壓力導致焦慮症 需尋求專業協助
2012/6/10(2022/3/15 19:3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6月畢業潮的來臨,讓許多剛踏進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將面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上升、生活及學貸壓力,擔心「畢業即失業」,今年將從大學畢業的畢業生小林,情緒越來越煩躁不安、易怒,同是畢業生的小陳甚至出現失眠及異常發抖等焦慮現象,故而至精神科門診求助。精神科醫師表示,焦慮是種極普遍的情緒感受,較常見的是廣泛性焦慮症,如自主神經失調,為一種模糊不定的不安、煩躁、擔心的感覺。
若產生呼吸困難、心悸、失眠、出汗忽冷忽熱、暈眩、頭暈或不穩的感覺、感覺異常顫慄或發抖、胸痛或其他窘迫性感覺、噁心或腹部不適等,不同類型的焦慮症有不同的治療重點,常見的治療方式有認知治療:在探討患者過度擔心的想法是否合理,並找出適當的替代性想法,例如接受從基層員工做起、加強自己專業能力或考取相關證照增加自己的競爭能力等等;放鬆訓練:藉由一整套的鬆弛練習,患者學習調整自己的呼吸,放鬆自己的肌肉,以便能緩和並控制生理焦慮的反應;藥物治療:如抗焦慮劑或抗憂鬱劑,協助患者焦慮症狀的緩解。
心理上的不安、焦慮及隨著心理焦慮而來的身體症狀。衛生局呼籲面對焦慮症最好的預防方式是讓自己有充足的睡眠、適當且持續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或游泳等、經常深呼吸練習放鬆、良好的自我壓力管理、足夠的人際支持與情緒宣洩管道等等,若是症狀持續無法改善時,可以尋求精神專科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台南市衛生局在各地衛生所,設置14個心理諮商駐點,聘請專業心理師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如民眾有需求時可洽台南市衛生局。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