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小心陷「週日恐慌症」!心理師教1招練習減壓

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小心陷「週日恐慌症」!心理師教1招練習減壓

2023/10/27
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從週日下午就開始焦慮?小心你正在陷入「週日恐慌症」。《優活健康網》特摘諮商心理師甘雅婷所撰此文,陪伴你先靜下心來,並透過正念書寫,來練習面對自己的負面感受,是在擔憂未來有什麼事會發生嗎?真正發生的機率又有多少呢?其實在書寫心情的過程中,就已能達到減壓效果,不妨在下個週末又開始焦慮時,試試這個方法吧!

要放假了,想必大家心情都很雀躍吧?放假固然開心,但有些人到了週日下午,就會不自覺地感到焦慮、坐立難安,甚至開始思索「週一請假」的理由⋯你也有過這種情形嗎?如果有,代表你很可能經歷了「週日恐慌症」(Sunday scary)!

延伸閱讀:
越無聊行業居然越好賺?名醫發現有錢人「最快樂3件事」出乎意料

新冠疫情加重「週日恐慌症」

根據英國政府健康促進及差異辦事處(Office for Health Improvement and Disparities)的統計,有近7成的英國人都經歷過週日恐慌症。領英(Linkedin)在2020年,也對3,000位美國上班族進行調查,發現有41%的人表示在新冠肺炎期間,加重了週日恐慌症的情形,因此週日恐慌症,也可說是近年來出現的「心理流感」。

週日恐慌症雖然不是正式的心理疾病,但可能會實質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與行為。心理學家莎莉.M.溫斯頓(Sally Winston)表示,這是一種「預期性焦慮」,這種焦慮並非受到當下壓力而引起,是對於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過度擔憂,所引發的焦慮感受。嚴重起來可能會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易怒、害怕獨處、想迴避特定事物,也會使肌肉容易緊繃、失眠。

當我們在面對未來時,大腦的眶額皮層的神經活動會變得活躍,從複雜的資訊中做出整合,並預估未來事件的發生率,來調整個人的行為。而這種估算未來的能力與結果,也會影響了我們對於預期事件所產生的「反應」。

延伸閱讀:
為何有錢人越來越有錢?專家揭秘:富人「4個觀念」跟你想的不一樣

「預期性焦慮」易陷負面思考

《自然綜述神經科學》(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發現,預期性焦慮程度嚴重的人,經常對未來事件發生「誤判」,也就是容易高估負面事件的發生率。同時也發現,這些人的眶額皮層的神經迴路會出現異常、活耀程度變差,進而影響我們做決策的過程,也可能使我們做出不合時宜的判斷與行為。

以幾個常見的例子來說,有些人想到週末快結束了,就會卯起來看串流影片、滑社群,總之就是想做點什麼事來分散焦慮感。但心理學家金伯利.威森(Kimberley Wilson)則認為,社群上大量的資訊,可能會讓我們擔心錯過最新資訊,而更容易感到恐慌,或是對朋友的近況產生「毒性比較」,反而加重焦慮感。

有些人可能會在週日加班、提早開工,藉由「讓自己有所進度、產出」來控制這個焦慮感。但根據《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期刊上的研究指出,若養成「超時工作」的習慣,可能會因為休息時間不夠,反而加重焦慮與憂鬱程度,並增加得到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我和許多朋友與個案聊過之後,便發現我們總是對過去的事情懊惱、對未來的事情擔憂不已,卻忽略了「當下」的美好,以及最重要的是,我們擔心的事情,不一定真的會發生。因此,只要將注意力拉回當下、不做批判,就可以減少對未來的過度思考與負面解讀,那個焦慮而擺盪不定的心思,也能漸漸平靜下來。

練習「正念書寫」幫助減壓

綜合許多研究,以及美國心理學會(APA)的調查,從事戶外運動如:散步、慢跑、瑜珈,都可以讓你專注在運動時的呼吸、感受、身體的細微變化,從而減輕壓力。如果你還是經常感到焦慮而坐立難安,我常建議此類個案,用紙筆來練習「正念」,也就是寫下你下的想法、感受、行為,減少過度活耀的想像力。

其實,光是寫下這些想法,就能讓你覺得有一個人,可以全然接受「擁有這些想法的你」,無形中就能釋放壓力與緊張感。同時,這麼做也可以幫助你站在另一個角度,客觀地看待真實的自己。此外,我也會建議善用「正面語句」重新改寫自己的想法。以下舉幾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 當下想法:如果事情沒有提早完成,我會覺得自己搞砸了工作
    肯定句轉換:如果事情沒有提早完成,我理解到有可能是卡在某個環節,而不一定都是我造成的
  • 當下感受:我感到緊張、焦慮、無助
    肯定句轉換:我感到緊張、焦慮,但沒關係,這是很正常的
  • 當下行為:我會想要加班、提早做點什麼事
    肯定句轉換:既然「進度停滯」不一定是我造成的,我現在就先好好休息吧!

藉由這樣的練習,不只可以減輕焦慮,也能幫助你調整成比較客觀、積極的思維,加強心理韌性。只要保持正念、調整思維,總有一天也能改變我們的慣性思維、行為與情緒反應。

我想勉勵大家,很多時候你所擔憂的「事情本身」並不會毀掉你;而是你看待事情的角度與信念,很可能讓你活在「想像出來」的恐懼裡。如果你還是常被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影響了身心狀態與行為,都很歡迎找心理師聊聊。讓我們透過深層引導式的對話,釐清自己焦慮的源頭與想法,並接受各種狀態的自己。

藉由保持正念,或是諮詢、探索自己的過程,希望當你們面對未來的擔憂時,都能對自己說:「嘿,不要緊。未來雖然不可預期,但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能與未知和平共處。」

(本文獲甘雅婷諮商心理師授權轉載,原文為此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