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當心!24型人格恐致併發症
按照洪建德醫師提供的資料,「自我感覺良好」型的患者最為常見。自我感覺良好型的患者多半會出現「自覺無病、置之不理」、「自覺痊癒、擅自停藥」或「有病自己醫、不想靠醫師」三種情形,這些患者自認身體狀況良好,醫師善意提醒反而遭病人白眼,當發現嚴重併發症時,為時已晚。
「身心因素」型的患者因為過度擔憂或緊張自身的病情,在醫師諮詢、衛教時不是心不在焉不專心,就是語無倫次毫無邏輯,一離開診間醫師的叮嚀全都忘光光,病情當然也無法控制。甚至還有病人懷疑醫師的診斷,所有資料都要拷貝、錄音,但自我的解讀卻又與醫師大相逕庭。此外,還有患者過度迷信偏方,或每當有新藥、新治療方法或別人介紹不同醫院的醫師都一定要嘗試,導致規律的療程一直被中斷,病情無法控制。此外,也有患者將自己的病情視為「不願意面對的真相」,產生鴕鳥心態,遲遲不接受治療。
「生活習慣」型的患者因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看病,服藥也不規律,加上應酬、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病情惡化。再者,有患者以為補充「營養食品」就可以強身、治病,一打開抽屜琳瑯滿目的補充食品十餘種,曾有患者因服用過量的營養品,使腎臟功能急速惡化。而洪建德醫師收治的患者中,約有十分之一的病患屬於公司外派的人員,可能出國三個月才能返台就診一次,不利於病情的追蹤或藥劑調整。
洪建德醫師呼籲,雖然經濟環境不景氣,許多人把健康照顧的支出省掉了,但其實經濟越是不景氣,更要注意健康照顧!因為預防及早期治療疾病的支出相對是小錢,若是拖成大病,影響體力、業務績效與後續的醫藥費用、住院及長期復健,更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臨床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4型人格(洪建德醫師提供):
01.自我感覺型:自覺沒有症狀,就放著不管。
02.偷工減料型:一個月分的藥可以吃半年。
03.過河拆橋型:自覺好了就好,不用再監測與用藥。
04.自己醫治型:不管有沒有醫師處方,藥物劑量自己決定。
05.滾石生苔型:聽到哪邊有新醫院,有新藥,就換醫師,但是滾石永遠不生苔。
06.緊張焦慮型:來到診間格外緊張,什麼都忘了;醫師說什麼,出了診間馬上忘記。
07.中西合璧型:中西醫都看,反正健保都給付,兩種藥都吃。
08.血汗工廠型:沒有時間看病,全神、全時間投入工作。
09.絕不吃藥型:打死也不吃藥,迷信吃藥傷身體,就等併發症出現,還是怪罪藥物。
10.健康食品型:打開抽屜,都是健康食品,一天十來種,一口吞下。
11.鴕鳥心態型:視而不見,醫師有責任指出國王沒穿新衣是會感冒的。
12.缺乏運動型:很少運動,更不用說辦公室坐整天了。
13.飲食偏食型:又分大口吃肉型、狂吃麵包型、嗜飲料型、暴食水果型等。
14.交際應酬型:每天不規則用餐的份量與三大營養素的分配。
15.用類固醇型:使用類固醇或吃了偷加類固醇的藥物。
16.老邁失智型:因為老邁缺乏人們照顧生活,或年輕就開始失智。
17.心不在焉型:說了一整天,回到原點。無法溝通、衛教、說明。
18.明察秋毫型:抱一些無理頭刊物找醫師無理頭接話,但是沒有邏輯來發現眼前已有併發症了。
19.性急暴躁型:急性子,血壓飆高,瞳孔放大,呼吸急促。
20.旁若無人型:每次一到診間就敲門進來要先看或拿藥,無視前有病人隱私的存在,沒有考量旁人。
21.太空飛人型:外派國外,每三個月回台看病,還可以美食訪友,好不樂哉。
22.事事懷疑型:任何醫師都甭騙我,所有資料都要拷貝,每句話都要記錄,但是解讀卻不與人同。
23.滿嘴英文型:說話滿口英語,但是又無理頭。
24.精神分裂型:已經吃藥了,所以就很鎮靜,沒吃藥就不能來看病了。
註:為配合版面編排,故名稱有些許調整,但不影響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