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赴非洲援助 呼籲愛惜醫療資源
2012/9/18(2022/3/15 18:28更新)
(優活健康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聖多美普林西被稱為「地球的起點」,位在赤道零度,面積與台灣彰化縣相差不遠,雖受海洋的調節,島上16萬人衣食不缺,但看似無虞的地方,其醫療資源卻即為匱乏;從2009年起,臺北醫學大學國際醫療團隊的醫師、護理師,在國合會的協助下,離家幾萬里,飛行48小時赴非洲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提供人道援助。
一同赴聖多美普林西的護理師余天佑說,在台彎的手術台上,見病患的傷口逐漸縫合,被丟棄在旁已用的沾血紗布,竟然還捨不得丟棄,因過去三年在聖多美普林西,連「滅菌紗布」都沒有,必須從國外進口紗布胚,由住院病患幫忙裁剪摺疊紗布,回收後放入乾熱滅菌櫃中消毒,眾人奮力製作的紗布常僅夠半天使用。當他回過神來,才驚覺他已回到醫療充足的台灣,而不必為一塊紗布而錙銖必較。
余天佑說明,以慢性傷口為例,在台灣慢性傷口多發生於糖尿病控制不良的病患,藉由敷料與高壓氧治療,通常可以復原良好。在聖多美,鐮刀型貧血、細菌感染、火山灰等多重因素,造成許多的慢性傷口病患,病患的傷口三、五年不收口,甚至拖延十多年,一大片的潰爛傷口流出濃稠的膿汁,遠遠就可以聞到腐臭味。
他解釋,聖多美仍使用煤油照明,不時發生燙傷事件,在醫療缺乏情況下,燙傷後嚴重疤痕攣縮的病童,疤痕導致腳部發育畸形。孩子天真爽快的說,「那就切掉吧!」北醫大醫療團員們卻是不忍心輕易截去孩子的腳,在窘迫的手術環境、貧乏的器材下,硬是保住孩子的腳。「一定要保留住孩子未來行走的能力」。
余天佑說,在聖多美的三年時間漫長,轉眼間回到台灣,心中多了無限感嘆;牆壁上有自動流出的氧氣、滿櫃的衛材、全天均溫的空調,讓他感到有些「難以言喻的隔閡」,再再提醒他這一切並非「理所當然」,不論是醫師、護理人員、病患,都更應珍惜現有的資源。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