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爭吵學習相處 能提早適應社會
2013/3/5(2022/3/15 19:12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你家是否有年幼的小朋友,許多家長會發現年幼手足間的爭吵似乎無處不在,像是個人空間受到侵犯,如不想借人家的衣服,在公不公平上有所爭議,像是該換誰玩新的電玩遊戲等等。董氏基金會表示,孩子們的相處就會像一個小型的社會,反而可以讓孩子們更快更早學習如何尊重、合作與輪流。在這樣的小社會中爾虞我詐的學習其實是提早面對社會的實際。
刊登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期刊上的一篇研究主題。密蘇里大學研究團隊根據145對,絕大多數是歐裔的美國、中產階級的青少年進行一年的研究;平均年齡為15和12歲。他們就可能發生衝突的不同議題給分,記錄爭吵的次數和緊張程度。研究將爭吵分為私人領域受到侵犯,以及公道和平等的衝突。發現個人空間和所有物遭受侵犯與較多的焦慮和低自尊有關。而與平等與公道有關的衝突則和較多的憂鬱有關。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指出,兒童或青少年爭吵其實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只是通常在爭吵過程中,常會陷入誰贏誰輸的狀況,因而引發更多情緒,甚至偏離主題而忘了實質的溝通,讓爭吵最終以無效又無奈的方式結束;而在青少年時期,手足爭吵若加上父母的處理不當,所累積的無助感可能導致青少年的憂鬱情緒。
陳質采提醒,各年齡層的孩子在意的事物不同,父母不妨試著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心中想法,尋找合適的規則和解決方式,並協助孩子履行這些約定,讓爭吵成為孩子學習整合不同意見的過程。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少子化已是一個趨勢,兄弟姊妹應學習面對不公平的情況、如何表達與溝通,該想什麼辦法讓對方聽得進去,而不僅是自說自話;當有不好的情緒和不順遂時,如何好好度過與分享愉快。在手足爭吵中,家長要注意別加入太多自己的情緒。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