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一直都存在的校園霸凌事件

樂閱讀/一直都存在的校園霸凌事件

2013/5/21(2022/3/15 19:7更新)

校園霸凌新聞,屢上媒體後,越演越烈,之所以會成為教育部每次開學的重要宣導與預防工作,與2011年桃園八德國中的嚴重霸凌事件有關:

當時學生被霸凌人數眾多,連老師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脅;追查下來發現當時的校長上任七年來,換了五個學務主任,人事更迭頻繁,管理鬆散,缺乏處理的經驗和膽識,造成霸凌情況日益嚴重,引發更多危機。半數以上老師連署,要求校長下台。從此之後,教育部特設校園霸凌專區,要求全體學校一起關注,一有發現要通報,還師生一個安全的學習空間。

霸凌本質具有「動物本能掠奪性」,不清楚人際分界、錯誤解讀社會訊息、低社會化、衝動行事、殘忍缺乏同理心,未經思考判斷,提早做出攻擊的指令,大腦似乎尚未進化。霸凌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發生的時間為長期反覆不斷,兩造勢力地位不對等的攻擊行為,造成被害者呈現生理或心理侵犯的結果。這種強欺弱的行為,未成年的加害者任由本能行事,大部份的青少年,不瞭解他的霸凌行為已經觸犯傷害罪、毀謗罪、妨害自由罪等罪行。

人身安全原本就是立法保障的基本人權。令人惱怒的是一連串的巧合發生,當欺負的人開始動作、受害者不敢聲張、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異狀、老師沒有積極處理、校方事後沒有家強宣導、霸凌網路影片由傳媒強力播送、又引來一批批同學的仿效。惡性循環,便環環相扣發生。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年台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發現:
逾半數學童遭受霸凌時候「選擇隱忍」,不會主動找大人求助。
霸凌的事發地點,最常發生的地點依序為廁所、教室內、上下學途中、樓梯間、空教室。
校園霸凌最常發生的時間,依序為下課時,放學時間、打掃時間、上課鐘響教師尚未進入教室時、午休。
約有70%學生被霸凌後,很傷心難過;14%不想上學;甚至25%孩子覺得不如死了算了。

這個調查告訴我們,孩子長時間待的地方一點也不安全,甚至危機不及時處理,將會埋藏與引發治安與生命的未爆彈。

• 父母親怎麼發現孩子被霸凌的異狀/父母親請多留意孩子所交的朋友,參與的活動,是否透露出的偏差價值觀。若發現孩子參與了霸凌,也不要過度包庇保護,讓孩子一錯再錯。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的是教導,而不是一錯再錯。當發現孩子異常的徵兆,父母要注意自己追問的態度。

(本文作者/羅秋怡)
(摘自/長大後最希望忘卻的記憶 校園霸凌/大塊文化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