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針跳針!口吃及早治療可避免永遠都像「曹伯伯」
2013/8/9(2022/3/15 19: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卡卡的咚吱咚吱咚吱咚吱跳針跳針跳針!」你也有像「曹伯伯」一樣跳針的症狀,說話總是卡卡的不清不楚,導致影響到自信心,而逃避說話機會嗎?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二十萬人的口吃人口,小孩多於大人,如果及早治療的話,有大部分的口吃患者,都有機會在十六歲前痊癒,而不會出現「沒有畫面、沒有畫面、沒有畫面」的跳針現象!
七成患者及早治療 有機會在十六歲前痊癒
開業診所曾清祥醫師表示,口吃如早期介入治療,75%的患者,可在16歲前可完成復原。而口吃或語言障礙患者,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一般大眾對於口吃的偏見、誤解、或負面刻板印象,造成患者羞於就醫,或是以消極態度面對;另一方面,由於台灣缺乏專門的治療中心,因此即使患者下定決心尋求診治,也往往不知道該看哪一科,以致求助無門,甚至因此拖延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而根據美國口吃基金會指出,口吃的發生率約5%,盛行率約1%,表示有75%至80%的口吃者會痊癒,有1%會持續變成慢性口吃者。
口吃不治療 恐影響到小孩自信心
而口吃治療醫師曾鳳菊指出,小孩的口吃通常比較純粹只有言語動作的障礙,但青少年和成人除了言語動作的不流暢,還多了情緒的困擾,太多的負面溝通經驗,會再影響言語動作的協調性,想到要「說話」,就感覺到羞愧、難堪和挫敗,所以青少年、成人口吃除了可聽到的言語不流暢,還有隱微次要行為和難以道出的負向感受和情緒。
對此曾鳳菊呼籲,若孩子說話不流暢的時間超過六個月,建議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語言治療師會針對孩子說話不流暢的現象進行評估和診斷,並給予家長和孩子合適的建議或治療,幫助孩子渡過說話不流暢的階段,達到順暢的說話。由於小孩擁有較佳的大腦神經的彈性,可塑性高,75%在16歲前可完成復原,所以早期介入治療,仍是最佳的復原保證。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