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五成風險器官會「沾黏」 當心腸壞死恐喪命

剖腹產五成風險器官會「沾黏」 當心腸壞死恐喪命

2015/4/28(2022/3/15 18:21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因台灣女性普遍晚婚,為了顧及高齡產婦的體力,往往都會藉由剖腹生產一途,好能減少意外風險的發生,也讓我國選擇剖腹生產的比例,高居全球第二,更是世界平均值的兩倍以上。

然而,雖剖腹產好處眾多,可免除劇痛、防止陰道鬆弛等,不過卻有高達五成以上的器官沾黏風險,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機率,沾黏症狀極為重,恐導致腸壞死,甚至引發敗血症。

什麼是沾黏?沾黏簡言之,就是正常的器官之間,最外層都會有一層滑膜保護,可避免各個器官之間的摩擦與撞擊,而剖腹產會讓這些保護層受到切割破壞,遭破壞的組織層在癒合時,若與其它器官與其互相緊密相靠,器官與器官之間黏就會在一起,形成剖腹產沾黏。

女子剖腹後嚴重沾黏 連續七個月每天狂拉十次

根據統計,初次剖腹產導致子宮、膀胱及腹部沾黏比例高達46%,二次剖腹產沾黏更高達75%!倘若沾黏的情況較為輕微,產後復原,則偶而會有反覆下腹悶痛感,但若極為嚴重,很容易出現痙攣、腹痛、腹瀉,甚至導致腸阻塞,進而引發敗血症,為危及生命。

就有一名三十五歲的女性,因剖腹產後器官嚴重沾黏,生完後連續七個月,腹悶痛,痙攣、腹瀉接著來,一天嚴重到腹瀉十多次不止,就醫後赫然發現,她因腸沾黏過久,導致腸細胞壞死,還平白無故又多挨了兩次刀,讓她嚇得不敢再生第二胎。

選擇剖腹產 務必與醫師商討防沾黏對策

婦產科醫師潘俊亨指出,過去沾黏預防的觀念和技術有限,只能靠醫師的手術細膩度儘量減少沾黏的發生,但是預防沾黏的技術近年來已發展成熟,例如使用防沾黏薄膜、水溶液等,都可大幅減少沾黏的情況發生。

他提醒,選擇剖腹產的女性,因沾黏屬不可逆症狀,一旦情況嚴重,即使再手術,症狀也不一定能因此好轉,所以務必與醫師商討預防沾黏的對策,以防萬一。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