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保健康

保肝,保健康

2006/1/1(2022/3/15 19:44更新)

肝病在台灣非常普遍。肝病的成因在台灣大部份以病毒性肝炎(B、C型肝炎)為主,其他包含酗酒、藥物不當使用、營養不良、食品遭黴菌污染、先天性代謝異常、寄生蟲或是化學物質。

肝病常見的症狀,有時與感冒很類似,包含四肢無力、容易疲倦、發燒、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部有硬塊等。而肝硬化的病人會有腹部積水、黃膽、蜘蛛血管腫、手掌紅斑、皮膚瘀血等症狀。

肝病的高危險群包含慢性B、C型肝炎、經常熬夜、喝酒拼酒、濫用藥物(降血壓、消炎藥、止痛藥、精神病、甲狀腺藥物……)、飲食衛生習慣不良、常使用加工食品(罐頭、醬菜……)、打針、輸血、紋身、針灸、穿耳洞處理不當等。

台東基督教醫院腸胃科 廖大權醫師表示台灣地區目前最多的慢性肝炎還是B型肝炎。臺灣地區80%成年人在孩提階段已感染過B型肝炎,但其中只有15~20%成為慢性帶原者,約三百萬人。三百萬人中有一半e抗原消失,成為健康帶原者,而另外一半成為慢性肝炎。慢性B型肝炎中有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會轉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為體液(如血液、精液等),潛浮期約兩個月,急性期死亡率約1%。臺灣地區C型肝炎帶原者約2~6%。過去95%輸血後肝炎與C型有關。

關於急性病毒性肝炎之治療,中西醫學均無特效藥。主要原則還是休息生養與支持性療法為主。酒精性肝病在台東地區也相當多。據統計在原住民甚至有高達十分之一的人有酗酒習慣。其實人體一天酒精代謝的極限約十六至卅五公克的酒精,這相當於兩瓶鋁罐裝的啤酒(七百cc),或一小杯高梁(七十cc)。如果不加節制,最快在十至二十年後就會有肝硬化及各種併發症。

肝臟疾病的飲食原則,以提供適當營養、供給肝細胞恢復為主。熱量需高熱量,每天二千五百至三千大卡。少量多餐,蛋白質需高蛋白,每天七十五至一百公克(一碗肉),醣類每天需三百至四百公克(三碗飯),另外還要補充維生素B、C、K,以對抗壓力修復肝細胞損傷。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