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患者出現肝硬化 積極治療改善預後
(撰文: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約七十歲的男性患者,他在十年前檢查發現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且超音波已出現早期肝硬化。經檢驗發現該患者有較高的B型肝炎病毒量及pre-S基因遺失突變;由於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具有pre-S基因遺失突變的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較高。因而在醫師的建議下,該病患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不但肝功能恢復正常,B型肝炎病毒量偵測不到,而且超音波也沒有呈現肝硬化也沒有發生肝癌。
(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突變)
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突變
收治這名患者的高雄長庚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宏表示,該患者是在十年前檢查發現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且超音波發現已有早期肝硬化,而且B型肝炎病毒量較高。經由進一步抽血檢測B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發現有Pre-S基因遺失的突變,因而建議患者要更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因為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B型肝炎病人若是出現Pre-S基因遺失突變,會較容易發生肝硬化及肝癌。而這位患者經由口服抗病毒藥物長期的治療,在有效抑制病毒之下,不但肝功能恢復正常,而且也沒有肝硬化及肝癌。
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陳建宏醫師進一步指出,B肝會進展到肝癌主要是因為病毒生存在肝細胞之中,當人體的免疫細胞攻擊病毒時,會造成肝炎發作和破壞肝細胞;而肝細胞破壞後雖然肝細胞會再生,但也因此會造成肝的纖維化,反覆的肝炎發作容易進展為肝硬化進而發生肝癌。此外,B肝病毒會崁入人體肝細胞的DNA之中,造成人體DNA抑制或促進腫瘤基因的功能失調,進而導致肝癌的發生。
B肝病毒活動性帶原者需積極接受治療
臺灣尚未開始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之前,國人的B型肝炎帶原率大約在15~20%。由於政府在民國73年開始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疫苗,目前30歲以下年輕人B型肝炎帶原率已不到1%。陳建宏醫師指出,大約有七成B肝帶原者是屬於病毒不活躍且肝功能正常的不活動性帶原者,這些患者只需要定期追蹤。但是有三成B肝帶原者是屬於B肝病毒活躍的活動性帶原者,這些患者則需要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B肝帶原者定期追蹤最重要
對於B肝帶原者要如何預防進展到肝硬化和肝癌呢?陳建宏醫師建議,生活作息應正常、清淡飲食、不熬夜、不抽菸、不酗酒及控制體重。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追蹤肝功能和超音波;至於B肝帶原者是否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目前主要是以B肝病毒量、肝功能和是否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3個指標當做治療的依據。但是,對於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遺失的突變者,由於將來發生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較高,因此可以建議病患更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新聞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health/27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