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理取鬧?領悟情感能力差!
把情感和早年發生的事聯繫在一起
「語言」對小小孩的重要性,是發展出語言能力後,孩子才能透過語言明白自己情緒反應的意義,也才能把自己內在的情感顯示到腦袋與意識層面中,在語言能力發展之前,孩子的許多情緒反應能力是非理性的,時常會把自己的情感和某些早年發生的事件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的關係,常常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這種把「事件」與「情感」連結的領悟力,得要隨著語言發展增強,才能越來越提升,所以,越小的孩子,領悟自己的情感如何受到事件引發的能力越差,也導致孩子們對一些事件做出情感反應時,沒有邏輯可言。
孩子缺乏邏輯 需要大人引導思考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的描述、孩子的想法,好像總是比較絕對,例如,你不給我糖吃,你就是不愛我──這可不是他們在說氣話,而是孩子的情感上,真是這樣連結的,但這種缺乏邏輯的情感思考,大人在旁邊客觀地看,就知道這種論調是非常容易被「攻破」的,所以孩子才常常需要大人去引導他們思考:情感背後的邏輯究竟在哪兒?
情感上的束縛 引發憂鬱的情緒
倘若在年幼的時候,這種「情感連結事件的邏輯能力」沒能常常受到挑戰、反思與引導,孩子成年之後,就會常常墜入過去的情感事件中,比如說,我曾經遇過一個20幾歲的年輕女性,她接受了一個專案的聘任,在某間公司工作了3年,這間公司一共5個類似的專案人員,而這位女性是年資最淺的一個。
後來,專案聘任的時間快要到了,主管向上爭取到1個正式的員額,並在這5位專案人員中,依年資多寡,留下了最資深的一位員工,這位女性自然期滿離職啦,沒想到,這件事情卻引發了她憂鬱的情緒,雖然她理智上知道自己離職的理由,但情感上她還是覺得自己是因為被主管挑剔、覺得自己表現不好,所以才被請走的。
情感邏輯的思考 是種挫折容忍力
這和孩子在思考「公平」時,所用的連結方式一樣:仰賴的不是邏輯、思考和判斷,而是情感、直覺與想像,所以他們可能把自己陷入一個很深的情緒當中,卻也很容易被旁人透過邏輯、帶回現實來,這種情感邏輯的思考,就是一種「挫折容忍力」。(本文摘自/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新手父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