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節不放「粽」、腸胃不會痛

端節不放「粽」、腸胃不會痛

2008/6/4(2022/3/15 19:47更新)

端午節快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紛紛出籠,讓人食指大動,想要大快朵頤一番。不過每逢端午節前後,腸胃科門診的病人總會明顯增加兩成左右。因此,過節應景吃粽子時,如何在滿足口腹之慾時又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兼備均衡營養及身體健康,是現代人生活必要的功課。

天主教耕莘新店總院胃腸肝膽科 夏效中醫師指出,傳統的粽子膽固醇及脂肪含量較高,再加上粽子是糯米製品,不容易消化,一般米飯要一個半小時至二小時才能完全消化,但是糯米又比米飯要多半個小時至一小時,才能在腸胃排空,因此常有民眾在大量食用糯米後,出現腹脹、上腹悶痛、噁心及胃口不佳等情形,嚴重時甚至會有嘔吐症狀出現。

如果有膽道結石的患者,也不適合吃太多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引起膽囊炎、膽管炎和胰臟炎等疾病。夏效中醫師強調,在吃粽子時,最好少用沾醬如蕃茄醬、甜辣醬、辣椒醬等,因為這些都是含納量高的調味料,對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鹽份攝取過多都會加重身體的負擔,而大量的辛香類佐料,雖然有助於提高食慾,但也容易刺激腸胃道的黏膜,會加重潰瘍或胃炎患者的不適。老年人和幼童在吃粽子時尤其要細嚼慢嚥,以免噎著或嗆到,甚至造成呼吸道堵塞及吸入性肺炎等後果;並且要多吃纖維食物,以幫助消化。有逆流性食道疾病、急性消化性潰瘍或慢性十二指腸潰瘍併十二指腸球部變形的患者,最好少吃粽子,以免引起胃痛、胃飽脹、胃酸逆流甚至嘔吐等症狀。

粽子雖然美味,一般人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二顆粽子的量,若是有特殊慢性病的患者,則更應酌量食用,否則暴飲暴食容易增加胃腸的負擔,造成腹痛、腹脹、拉肚子或便秘等不適症狀。

粽子應趁鮮食用,若吃不完,待涼後送入冰箱保存,但冰箱不具殺菌功能,只能將食物腐敗變質的時間推延,再加上夏季氣溫高,細菌生長快速,因此冷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天,如果能擺在冷凍庫最為恰當,要吃時再加熱,千萬不可多次復熱,冷凍時間不要超過二個星期,若粽子剝開後如有粘絲,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

夏效中醫師提醒民眾,近年來健康養生的觀念日益普及,民眾對吃的要求也更嚴格,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巧,則應該把握「均衡、適量、高纖」的原則,因此強調少油、少鹽、少糖與多纖維的健康養生粽就應運而生,利用高纖維養生食材取代傳統的糯米,各大醫院也分別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應景粽,滿足民眾吃出美味無負擔的要求。許多廠商出產的粽子,也有營養標示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含量,這也是現代人兼顧營養與健康的好方法。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渡過一個「胃」所欲為、「腸」行無阻、「肝」「膽」相照、「胰」定幸福的快樂端午節。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