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青春 比功課好更重要
適應目前教育的框架 得到相對較好的結果
我常跟別人說:「子女在國小的時候,全家是夏天;進了國中,全家是秋天;進了高中,全家就成了冬天;一直到他們上了大學,全家才又回到春天。」我們家還沒有四季這麼分明呢!因為當大女兒(以下都稱姊姊)進入高中時,雙胞胎兒女(以下都稱弟弟、妹妹)也進入了國中,我們家真是既淒涼又寒冷。
姊姊國高中都念家裡附近的公立完全高中,弟弟念的則是私立的音樂班,妹妹國中在家裡附近念,高中則考上北一女。三個子女後來都考上國立大學,一個政大,一個台藝大,一個台大。或許有人認為,三個子女都考上好學校,就代表我的教養是成功的,我倒不以為然。
我不會矯情地說,我並不重視他們的學業成績,我只能說,我不是只重視他們的學業成績。我和絕大多數的人一樣,沒有能力去衝撞現行的教育體制,然後說一番教育應該如何如何的大道理,或是把子女送到國外去求學,我只能在這個框架下,去適應它,去得到相對較好的結果。
親子教養問題 要清楚先後順序
我先來分享一個我最喜歡的有關親子教養問題的比喻。有一個老師帶了一個空的奶粉鐵罐和三個袋子進了教室,然後把第一個袋子裡裝的高爾夫球放進鐵罐裡。裝到滿出來之後,他問學生:「還能繼續裝嗎?」學生說:「不行了。」老師搖搖頭,拿出第二個袋子裡的鵝卵石又放進鐵罐裡。因為鵝卵石較小,可以填補高爾夫球留下的空隙。放了一些鵝卵石進去之後,終於又滿了。他再問學生:「還能繼續裝嗎?」學生這次學乖了,回說:「還可以。」老師笑笑,再把第三個袋子裡的細沙倒進鐵罐裡,這時才終於把鐵罐完全填滿。
如果我們把裝填的順序顛倒,也就是先放細沙進去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再裝鵝卵石和高爾夫球了。這個比喻其實就是在講親子教養的優先順序。
我認為高爾夫球代表的是我對子女最重要的要求,也就是「努力」和「善良」,鵝卵石代表的是和諧的親子關係,細沙則代表了遵守規定和升學期望。每個人對子女教養的優先順序不一樣,特別是很多家長會把細沙當做第一順位,那肯定會帶來最緊張的親子關係。一旦緊張之後,家庭就不可能和樂,屆時父母講再多的道理,子女也聽不進去了。
知錯能改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經驗
當然,我也不會矯情地說,我把子女都當朋友看待,那也不對。我一向秉持的立場是「抓大放小」,只要他們偏離「努力」和「善良」,我就會成為嚴厲的父親,否則不會太計較他們的小過小錯。
「欺騙」對我而言,就是子女絕對不能踰越的紅線,一旦犯此天條,我才會真正發飆,印象中的次數,大概五根手指以內就可以數完。子女犯錯,只要他們願意承認,我其實不太苛責,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知錯能改,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經驗,但絕不能用說謊來迴避。一旦欺騙成性,長大後就不可能是「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會是一個「努力」求上進的人。
(本文摘自/走過失業,我喜歡現在的人生/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