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風、抗凝血 反轉劑是解藥!

防中風、抗凝血 反轉劑是解藥!

2017/5/16(2022/3/15 8:41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老先生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顱內嚴重出血,需緊急進行手術 ,但因患者為心房顫動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進行緊急手術可能有無法止血的風險。

全台估25萬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風險高5倍

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指出,傳統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是以抑制心房顫動患者凝血功能,讓血液不易凝固來達到預防中風的成效,因此如果心房顫動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突遇大量出血需要進行手術時,患者凝血功能機制能否即時回復,會直接影響患者緊急手術的成功率。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表示,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會讓患者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但高達75%患者感覺不到任何症狀,致使心房顫動患者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延遲2.6年,某些患者甚至在中風後才知道自己是心房顫動患者。江晨恩主任說明,台灣約每47分鐘即有一人因腦中風死亡,而研究顯示高達28.3%的腦中風是因心房顫動引起,根據統計發現,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因心房顫動引起,且心房顫動患者更比常人高出5倍中風風險、2倍死亡風險。

抗凝藥反轉劑 緊急手術關鍵即刻救援

江晨恩主任表示,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藥物作用慢,研究顯示超過50%以上的心房顫動患者未受到妥善照護,而且華法林造成的顱內出血,亞洲人是白人的4倍。
新型抗凝血劑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情形低,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藥物順從性,而且顱內出血比華法林少70%。

抗凝藥防中風 緊急手術提高止血不易的風險

傅維仁主任說明,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專一性的反轉劑經研究顯示,不但能夠完全、並持續超過12小時反轉效果,且以350倍親和力達到專一精準結合,來抑制特定抗凝血藥物的抗凝作用,即時提供心房顫動患者得以因應緊急手術的身體恢復凝血功能狀態。
心房顫動患者突遇意外須緊急手術時,注入的反轉劑就會讓心房顫動患者恢復正常凝血功能,手術結束後可以繼續服用有反轉劑的新型抗凝血劑,減少中風發生。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