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醫治療助提升癌友5年存活率
2017/7/26(2022/3/15 4:56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包含噁心、腹瀉、胃口差、掉髮、頭痛、抽搐、吞嚥困難、肌肉僵硬,或治療部位出現似曬傷的狀況,長期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局部淋巴腫、聽力減弱、放射性肝炎、性慾下降或惡病質等。這些副作用被不經意、或者刻意的放大後,常造成癌症病友轉而求助於其他自然療法,反而延誤了治療黃金期,致使病情加重。
癌友尋求另類療法恐延誤治療期
55歲的林女士罹患左側乳癌,切除乳房後,擔心化療過程中會因為噁心、嘔吐、倦怠等副作用而痛苦不堪,希望用中醫治療取代化學治療。王瑜婷醫師根據林女士的症狀表現調整藥物。手術後1個月,林女士感到體力比手術前更好。
乳癌、肝癌術後接受中醫療法可提升5年存活率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表示,國外學者進行統合分析發現,乳癌病人在手術後接受中醫療法,也可提升5年存活率。而2014年及2015年分別針對乳癌及肝癌的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亦發現,接受中醫療法可提升乳癌及肝癌的5年存活率。
有病時誤將養生方式誤做治療手段
王瑜婷醫師表示,中醫是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以食慾不振為例,根據其消化道症狀、全身症狀、情緒、舌象、脈象來辨其為氣虛、陽虛、濕滯、氣鬱、鬱熱等證型,並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如補氣、溫陽、化濕、理氣、清熱理氣的中藥方劑。
中醫師也會依病況給予其針灸或穴位按摩,穴位的選擇則可以上肢的內關、合谷、下肢的足三里或太衝為主,視兼症或辨證加上如三陽絡、支溝、中脘、陰陵泉、下巨虛等穴或溫灸。惟提醒民眾,身體有疾病時應以治療疾病為主,切勿將養生方式誤作萬能的治療手段。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