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鼻胃管 3要素成關鍵
2017/10/30(2022/3/15 3:48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只吞嚥障礙,憂鬱、失智、味覺嗅覺障礙、牙齒不好皆使老人喪失吃的意願,而營養攝取不足導致低血鈉症,低血鈉引發胃口不好、記憶下降、心情鬱卒。胃口差、體重下降而前來老人門診就醫的患者,常已開始喝管灌液體或是插上鼻胃管,而後需藉進食以果汁機絞碎並添加調味的食物,重拾食慾才拔除鼻胃管。
長期放置鼻胃管 恐致潰瘍、吸入性肺炎
鼻胃管由口置入,用於吞嚥困難時供飲食或藥物。初期顱外傷或中風、氣管內管置入,餵食管用以暫時處置。反覆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候群、癌末、漸凍人或植物人,末期易有吞嚥問題,然而長期放置不僅口腔、喉嚨不適、口腔清潔受限,胃酸還會流至食道造成潰瘍甚至吸入性肺炎。
吞嚥問題除了從食物準備著手,亦可從復健得到改善。例如吞嚥肌運動、餵食時身題傾向無力的一側、吞食後立即低頭、輕咳兩下、中醫針灸等。雖然神經持續退化,但只要持續運動吞嚥肌,吞嚥功能就能繼續保持。
家人、病人及用藥 齊配合助摘鼻胃管
臺南醫院已有數個鼻胃管拔除成功的案例,進一步分析成功條件,照顧者、病人及用藥三方面皆需重視。照顧者可接受病人偶爾嗆到、願意準備適合飲食、耐心接受及了解訓練過程;病人意願足夠及清醒、不性急;用藥方面減少使用會影響神經運作的鎮靜劑及讓唾液分泌變少的藥物。
是否靠管進食屬倫理掙扎,而論生死問題,現代僅存於部份國家。瑞士早在1994年,論文顯示癌症及嚴重中風的病人多數時間並不感覺餓或渴,病人抱怨時只需少量飲食,提供非病人主動要求的飲食對病人的舒適貢獻極低。瑞士除已合法安樂死外,更要求「老年自由死」立法。在生死議題上,個人自主權有待討論。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