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會遺傳?2類基因恐致病
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的病人中,若是一等親的家屬中罹患失智症的人數越多時,則相對的子孫代得到失智症的比率會較多和較大。目前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基因,已經在兩個類別中被發現,這兩類的基因會影響疾病的發生率:它們是「風險基因」和「確定性基因」。
風險基因
風險基因會增加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但不是一定會得病;研究人員發現幾種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基因,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E4),是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基因變異,目前仍然是最具影響力的風險基因。帶有這個突變基因,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罹患阿茲海默症。每個人都從父母方遺傳不同基因型的脂蛋白風險基因,那些遺傳了一個APOE4基因的人,有較高的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繼承兩個基因型的人,風險更高,但並不是說一定會得阿茲海默症。
除了提高風險之外,APOE4可能使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更早出現。但也不是有基因一定會發病,以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為例,E型脂蛋白(Apo E)基因多型性中的APOE4,被公認是此一疾病的危險因子,然而卻有50%老年期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病人,不帶有APOE 4基因。
相同的基因型在不同人種的遺傳影響強度不一樣,例如若有一個APOE 4的帶原基因,在白種人身上可能有2-3倍的危險性,但在臺灣人身上,危險性大約1.5-2倍左右,不像白種人的危險性如此高。白種人身上若2個E型脂蛋白(Apo E)對偶基因皆是APOE 4的人,得到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的危險機率將會達到正常人的8.1倍。
臺灣人種裡,除了E型脂蛋白的基因表現和失智症有關之外,血管加壓素轉化酶基因(ACE),直接和間接地對透過血壓和類澱粉沉積的方式,對失智症的病理變化產生影響,而此也是臺灣人的一項生物標記。有危險的基因不一定會表現出臨床症狀,因為基因會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進而影響蛋白質的表現,甚至有了蛋白質異常的表現,也未必一定會發生失智症。然而有異常基因和蛋白質表現的病患或未發病的正常人,更需提醒自己「是高危險群」,且要更加小心防範和做定期追蹤。
確定性基因
確定性基因會直接導致疾病,遺傳到確定性基因的人必會發病。科學家已經發現有三種蛋白質的基因,會直接引起阿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前驅蛋白(APP)、presenilin-1(PS-1)和presenilin-2(PS-2)。這些確定基因,常見於早發型阿茲海默氏失智症家族中,包含唐氏症病人、早發型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病人、以及遺傳性的失智症。
- 澱粉樣蛋白前驅蛋白(APP)
1987年發現,是第一個發現會引起阿茲海默症遺傳形式突變的基因。
- Presenilin-1 (PS-1)
1992年確定的突變基因型,該基因會導致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是目前最常見的基因型。
- Presenilin-2 (PS-2)
1993年發現的第三個突變基因,可引起早發性的阿茲海默症。
此群基因突變引起的失智症,通常發病年齡較早,而預後狀況相對也比較差。當阿茲海默症由這些確定性的基因突變引起時,稱為「染色體顯性阿茲海默症(ADAD)」或「家族性阿茲海默症」;家庭裡多代成員都會受到影響。具有這些基因的人,通常在40-50歲時出現症狀,家族性阿茲海默症的基因在全世界只有幾百個大家庭中發現,這些家族性阿茲海默症,只佔全部阿茲海默症小於1%的比例。
(本文摘自/失智症AD8量表在檢測什麼/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