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的「假性親密」 未來關係堪憂
2018/3/24(2022/3/15 3:56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假性親密關係」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但卻相當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常見的情景:一方面,兩個人的生活或許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經營著婚姻或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兩人之間開始有了愈來愈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相戀、結婚卻不了解彼此 成了假性親密關係
當兩人看似親密地長期相處,但是情感問題一直存在,卻無法被察覺和解決時,假性親密關係就產生了。這樣的關係中有很多雙方小心迴避的禁區,也有很多被忽略的盲區,讓本來可以更加親近的關係止於小心翼翼和心照不宣。
如今,伴侶之間的假性親密關係是非常普遍的。相戀數年卻不瞭解彼此的成長經歷,即將走入婚姻卻並不瞭解彼此的婚戀觀念,尤其是夫妻之間,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貌合神離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相信沒有人願意在這樣的關係中度過餘生,我也相信那些未婚的人更希望提前做好準備以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
伴侶們帶著對愛的真誠渴望建立起親密關係,也曾一度感到與愛人非常親近,並因這種親近的感覺而組建了家庭。可是賺錢養家令人疲憊,日復一日的相處讓人產生惰性,他們的關係停止成長,一輪又一輪的挑戰和衝突讓親近的感覺開始消退。親密感成了昨日的美好記憶,而對於未來的關係發展,只剩下愈來愈多的迷茫和擔憂。
真正的親密 與情感、溝通、互信有關
我們的社會,對於什麼是親密關係已經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週末的燭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澀的牽手和初吻,情人節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紗和盛大的婚禮……似乎當兩個人經歷了這些過程,關係自然會變得十分親密。可事實上,合乎普世價值觀的儀式並不能保障深入持續的親密感。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品質、情感的聯結、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建立和維護關係的能力,在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普遍比較缺失,很多人並不懂得具體要怎麼做,所以只能觀察、模仿一些流程化、儀式化的東西。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