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失業當心憂鬱!醫師剖析3層面

長久失業當心憂鬱!醫師剖析3層面

2018/3/31(2022/3/15 6:29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6歲的阿凱大學畢業後做過幾份工作,無業2年。父母一開始安慰鼓勵的態度逐漸變成冷嘲熱諷及批評斥責。阿凱心情低落一個月,到精神科就診,認為父母天天在家叨唸,沒人了解自己痛苦。氣父母,氣這社會,更氣自己。鬱悶提不起勁,不想出門,沒辦法找工作。

失業導致壓力 三層面機制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陳頌威表示,失業非罕見,失業、失志、生病惡性循環。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Bartley與Ferrie教授在書中提及,失業者與受雇者相比,「生病」與「死亡」的風險皆提高近2兩倍。失業後第一年風險最高,第二年後風險逐漸下降。陳頌威醫師說明,失業本身是「失落」的「壓力事件」,會經由三層面機制影響健康,建議特別留意此三層面的保健之道:

1)心理機制/

工作除提供經濟收入,亦提供認同感、安全感、成就感、人際接觸等心理回饋。失業造成挫折會憤怒,壓抑憤怒會憂鬱。憂鬱會影響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引起全身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慢性疾病。建議失業者善用「多出來的時間」,修養心理、保養身體。為下一個工作修養韌性,理性調整思考方式,保持樂觀積極態度。

2)行為機制/

人們可能以喝酒、少運動、飲食不均、抽菸、成癮、衝動行為等「不健康行為」來舒緩壓力事件造成的「情緒」或轉移注意力。失業者在宣洩或壓抑憤怒時,可能出現攻擊他人或傷害自己的行為。建議失業者停止自責怨嘆,嘗試培養健康行為以休閒舒壓,如散步運動、陪伴親友、休閒娛樂、學習新知等。

3)物質機制/

失業時為了節省開支,生活水平下降可能會面臨營養不均、飲食不潔、衣物不周、環境擁擠髒亂,結果可能造成感染疾病、心血管疾病、意外災害等健康問題。失業者宜精明謹慎地節省,把錢花在刀上,儘量維持生命健康安全的基本開銷,如健康飲食或清潔環境。

失業者出現2周以上憂鬱症狀要當心

陳頌威醫師提醒,宜留意身邊失業者是否出現2周以上憂鬱症狀,如悲傷情緒、興趣減退、食欲變化、失眠或嗜睡、激動或遲滯、疲倦、無價值感、罪惡感、專注決斷能力減退、自殺意念等。親友除關心陪伴外,也可考慮求助精神醫療的專業協助。呼籲失業者切莫失志,注重保養身心健康,才能再創契機。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