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創傷諮商 當心造成「二次傷害」

兒童創傷諮商 當心造成「二次傷害」

2018/5/5(2022/3/15 4:4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兒童對創傷並不陌生。在世界各地大多數的社會中,即使政府與相關社區團體採取了許多措施,但兒童受虐事件發生頻率還是居高不下。而在世界上大部分遭受到例如戰爭、疾病、流離失所和經濟動盪的地區,兒童面對著危及生命的困難與創傷,卻一直無能為力。

進行兒童創傷諮商時 須確保個案擁有安全感

負責難民家庭的當地兒童保護,還有為世界各地戰爭與疾病地區住民服務的社工,都深刻體會到幫助兒童從他們所遭受創傷的影響中復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他們也注意到,在進行兒童創傷諮商時,必須確保個案在心理和情緒上擁有絕對的安全感,因為這些孩子在過去年紀小小時,光是人身安全的經驗都很缺乏,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是無法獲得任何保障。

說出創傷經驗 卻加強了自我的負面結論

但是,確保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性,往往因為許多受創兒童不願意談論他們的創傷經驗,而被低估了。很多的理論都討論到這種不願與逃避,例如來自否定與壓抑的心理機制運作,不過我們應該更需要去理解並考慮,揭開受虐創傷所帶來的反作用力,以及抒發創傷經驗的情境中的潛在風險,都是兒童不願意談論創傷經驗的重要原因。

我相信這樣的顧慮有充分的理由,因為潛在的風險一直存在,像是兒童在談論創傷經驗時會受到二次創傷,會因為過於直接而陷入自己經歷過的創傷,或是沉溺在經驗的抒發之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後果是,兒童說出自己創傷經驗,卻加強了他們對自我認同與生活抱持的負面結論。

旁人努力幫忙說出創傷經驗 而受到二次創傷

這樣的後果反過來又通常會與進一步的自貶、無力、無望、孤寂、無用等感覺相關連。如果沒有小心翼翼地去打造一個「心理與情緒上非常安全的情境」給受創兒童,那麼這個兒童非常可能因為被鼓勵說出自己的創傷,結果發現再次被這些創傷經驗貼上了標籤。

我的主張並不是源於自身心理諮商的工作觀察。這些年來我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接觸過許多兒童,他們都因為旁人努力幫助他們說出創傷經驗而受到了二次創傷。有些時候我必須很痛苦地旁觀這種二次傷害的進行過程,因為我無法插手別人主導的「諮商治療」。

(本文摘自/故事‧解構‧再建構:麥克‧懷特敘事治療精選集/心靈工坊)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