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狀態該維持?恐對意識想像過多
無意識到有意識 成為家屬猶豫關鍵
那一個讓我們轉念,覺得另一種生物有意識的標準是什麼?如果多數人都認為淡菜沒有意識,並認為猴子和猿猴有意識,那麼以常理來推斷,意識(或者說我們主觀認為的意識)一定是從這兩者之間的某一個點出現。龍蝦就是位處這兩者之間,最接近意識出沒的模糊地帶。並非人人都可以接受把龍蝦活生生煮熟的舉動,但是,絕大多數人在烹煮活生生的淡菜時,卻不會有這種殺生的不適感,因為他們根本不認為淡菜有意識。
這個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重要階段,就是許多家屬難以果斷簽下拔管同意書的核心關鍵。躺在神經加護病房裡的患者,很少能如常人般行動。事實上,他們常常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幾乎跟外在環境沒有半點互動。
雖然躺在床上的他們外觀跟淡菜並不相像,但對照他們腦部受創前的狀態,這些腦傷患者在外觀往往會出現巨變,例如毀容、四肢殘缺等,他們的外貌不僅可能跟家屬過去記憶中深愛的那個人不再相像,甚至就連最基本的人類外觀特徵都會消失無蹤。
結束腦傷患者性命的意願 深受患者外觀影響
跟我們看待非人類生物的道理一樣,這些因素當然都會影響我們對患者意識的看法。假如患者的行為舉止和外觀不再像人類,我們或許會比較容易認為他們的思考能力也不再如常人。這些因素也會影響我們決定患者生死的難度。譬如,比起外觀面目全非的患者,要放棄一個外觀宛如睡著的患者,其難度肯定更高。為什麼?
面對一個仍有睡眠週期,卻看似沒有意識的植物人患者,家屬也很難斷然放棄他們的生命。因為只要患者還有一點點的生理反應(即便只是眼睛微微地眨了一下),都意味著他的意念可能仍被禁錮在那副毫無反應的軀體裡。
基本上,我們結束腦傷患者性命的意願,深受我們對生命的定義和對患者外觀的感受所影響。不過以現在我們知道的真相來看,這樣的評判標準實在是不太聰明,因為「眼見不一定為憑」,患者躺在我們面前的樣貌,跟他們內心的狀態根本沒有太大的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