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疲勞?!當心是骨髓纖維化引起
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林建鴻主任表示,根據國外統計,每10萬人當中就有0.5至1人患有骨髓纖維化,推算台灣每年約有100至200位新診斷病人,但在台灣因骨髓纖維化就診的民眾卻遠低於上述數字,原因可能是一般民眾對於疾病的警覺度不高,且因一開始無明顯症狀,導致許多人無法即時確診。
醫籲:65歲以上長者切勿輕忽疲勞、腹痛等症狀
骨髓纖維化是什麼?林建鴻主任指出,骨髓纖維化簡單來說就是在骨髓造血的部位纖維化的病變,包括組織增生、堆積,使造血的骨髓失去原本的功能,好發於65歲以上之年長者。骨髓纖維化又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是屬於一種骨髓增生性疾病,目前無確切的成因,但在多數患者體內發現基因突變的狀況;次發性的骨髓纖維化則可能是惡性腫瘤、感染、或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所導致。
林建鴻主任進一步指出,骨髓纖維化就診的民眾,近9成出現疲勞的症狀,再者,因脾臟腫大壓迫到其他器官,造成患者腹部不適、吃東西很快就飽了,進而體重下降、活動力不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也呼籲民眾,若長期身體不適,民眾應就醫檢查,特別是血球指數異常的狀況下,更應該積極到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評估,判斷是否為血液相關疾病。
口服標靶藥物搭配自我檢測量表 有助醫師評估治療方針
目前骨髓纖維化只能由骨髓移植根治,但骨髓移植的條件及風險相對較高,對於大部分年長者來說較不可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林建鴻主任表示,現今已有健保給付標靶藥物,根據為期5年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標靶藥物能降低死亡風險達30%,且超過3成的受試者有效縮減脾臟體積達35%以上。而上述提及的男性患者,在經過適當治療後,血球指數明顯獲得控制,也改善了疲勞等症狀,目前已重新回到職場。
林建鴻主任提醒,已確診的骨髓纖維化患者應定時追蹤,可透過「骨髓纖維化自我檢測量表」做為治療的輔助工具,建議患者於每次回診時詳細記錄十大症狀不適程度,包括:疲勞、您吃東西時很快就飽了(易飽足感)、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相較於接受診斷之前)、夜間盜汗、搔癢、骨頭疼痛(廣泛性的,非指單純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發燒(體溫超過攝氏37.8度)以及過去6個月非刻意的體重減輕等,以利醫師評估治療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