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過瘦而厭食 恐因社會期待致病

追求過瘦而厭食 恐因社會期待致病

2018/7/14(2022/3/15 3:36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是節食導致飲食失調嗎?很難說,雖然不少研究顯示,二者之間存在強烈的關連。1999年一份澳洲研究顯示,節食是飲食失調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預言家。其他研究則顯示是由多重因子影響,包括限制性飲食及想要變瘦的社會壓力。

飲食失調是由社會及文化形成的疾病

有一點是肯定的。飲食失調在心理疾病中相當獨特,因為它是由社會及文化形成的疾病。雖然早在1870年左右,美國及歐洲就已經把厭食症分類出來,但一百年來它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不尋常狀況,直到1970年頻繁爆發而之後未曾稍減。

貪食症上升的情形更複雜,1970年代之前還幾乎不曾聽聞,但時至1980年代,甚至比厭食症更為普遍。雖然部分可歸因於對疾病本身的瞭解及診斷的增加,但一般普遍認為這些疾病與消費經濟的發展有重大關連。全世界只有在「西式」經濟中出現飲食失調的重大事例—而那是一個滿足個人需求的重要性,超越聚焦整體目標的社會。

婀娜多姿代表智商低的刻板印象依舊存在

隨著消費主義的發展,婦女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改變,甚至在西方社會引發女性的認同危機。這往往會導致青春期女孩的生活陷入混亂,在期待成就與順從依賴的傳統要求之間產生衝突。這一切也因她們在外表上面臨各種不同的壓力而加劇。年輕女孩在發育及成長過程中,一直承受了無法達成期待的壓力。

上述壓力都和體重議題緊密相關。在美國及歐洲,對於女性理想體型的認知已快速改變,從1960年代起變得越來越瘦,比較不追求曲線玲瓏。雖然男女平等在其他範疇已有明顯改善,但婀娜多姿代表智商低的刻板印象依舊存在。現代的理想女性形象是懂得拒絕並有能力自我掌控的女性。經濟發展之後婦女地位提高,女性的地位不再是由外部表現出來的生育力來界定,而是越來越由克制與自我紀律所決定,類似改變也在全球各國家觀察得到。

年輕女孩發育逐漸成熟 也發展出恐懼及失調症

經濟越發達,女性的理想體態也變得越發兒童化及受到控制,似乎表現出對生育力及女人味的恐懼。媒體也想把女性身體的可塑性當成商品販售,顯示女性身體能夠演變並受到控制以符合理想體態,並暗示身體上的不完美就是人格瑕疵的表徵。非常諷刺的是,當社會變得越來越個人主義時,遵從運動、搭配飲食的意願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人藉由外科手術來達成期待。

在這種氛圍下,由於社會期待轉變,年輕女孩們對於變成女人感到不知所措而恐懼。因此在她們發育逐漸成熟之際,同時也發展出恐懼及失調症,並不足以為奇。雖有一說認為,罹患飲食失調與基因有關,但事實上,伴隨婦女社會角色轉變的文化因素,才是不可忽視的原凶。在海外進修的埃及學生、德國境內的希臘移民,以及種族隔離後的南非黑人身上,飲食失調日益增多,這顯示出婦女角色的轉變,且媒體在飲食失調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基因可能造成某些人比較容易罹患失調,但也是文化因素引發了此類疾病,這是西化及進步帶來的悲哀副產品。

媒體對體重、身體形象等想法的傳播及發展有重大影響

據瞭解,媒體影響力也導致發展出一些被體重與身體形象蠱惑的次文化及小團體,它們對於身體形象議題及混亂的飲食模式貢獻良多。所以,雖然節食與失調二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卻有足夠證據證明,媒體對體重、身體形象、純淨及控制的迷戀等想法的傳播及發展有重大影響。有人把飲食失調問題歸咎於基因,是誤解此一現象中文化的重要性。畢竟,如果飲食失調都是我們的基因造成的,那麼為什麼飲食失調如此普遍存在,特別是在這地方、這時代的年輕女性身上?

蘿拉.丹妮森(Laura Dennison),十六歲時即出現飲食失調症狀,她說:

媒體不斷灌輸「苗條的女人是最好的」,這對我的自我價值傷害太大了,只是當時還未發生在我身上。等到我發現時已經太遲。我陷入狂吃狂瀉的循環中,常常一天多達五次。等我大了點,「乾淨飲食」及限制性飲食已經十分流行,我買下每一本健康食譜,仔細閱讀每一頁,並一再標注重點,完全沒有察覺到,這是我飲食失調的美麗假象。好險,我現在康復了!我曾經為了做一杯綠色冰沙,花三十英鎊買材料。真是他媽的浪費時間、金錢和精神。

(本文摘自/廚房裡的偽科學: 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法,都是食物世界裡的胡說八道/八旗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