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

讀寄宿學校遭霸凌 少女反覆拒食暴食

讀寄宿學校遭霸凌 少女反覆拒食暴食#厭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16歲女孩從小被媽媽強迫吃不愛的食物,家人關係雖親密,但一到用餐時間氣氛就變緊繃。三年前父親因意外離世,媽媽送女孩出國讀寄宿學校,一年前放假返家時,她表達不想吃原本愛吃的甜點,陸續出現異常愛哭、便秘、停經情況,媽媽細問才發覺,女兒在校受到同學言語嘲諷,認為自己身材很糟,因此常以白開水度日,媽媽趕緊帶她返台,希望改善進食狀況,並要求記錄每天吃的食物,沒想到反而出現暴食,女孩看到體重增加又崩潰拒食,反覆在拒食跟暴食之間。從小飲食習慣與情緒、性格養成有關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表示,女孩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及經驗,加上環境改變適應困難,同儕人際困擾,自我感覺及調適不良等情況,而用飲食抒解壓力,但吃了又陷入擔心變胖的悔恨,造成拒食跟暴食的反覆,出現飲食障礙的症狀。陳家駒解釋,飲食障礙者通常會非常在意外表,大吃大喝後會後悔催吐;或是為了不引起注意假裝有吃飯,又偷偷丟棄食物,甚至使用藥物催吐或灌腸。長期除了影響健康,還會影響生活、學業成績、人際相處等。從小的飲食習慣與情緒、性格養成有關。陳家駒說,培養良好的飲食營養衛生習慣及餐桌禮儀,學習情感人際互動,都是社會化訓練一環,會塑造人的性格與情緒處理的能力。家庭提供的資源及父母依附陪伴支持學習的程度,都會影響到未來發展。若嚴重營養不良 有5~25%死亡風險混亂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如營養不良、肥胖、厭食、濫用藥物、酗酒、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吸菸、胃腸身心疾病、癌症等。治療上依個人症狀而不同,包括藥物、心理治療、行為治療、關係治療、情緒認知管理治療、溝通及團體治療等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改善。研究指出,厭食症患者因嚴重者營養不良,統計有5~25%死亡風險;住院治療者最常須6年才能出院。

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 落實防鼠5招

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 落實防鼠5招#厭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由感染漢他病毒引起,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如:鼠類)傳染給人類,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微粒、污染物,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漢他病毒出血熱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伴隨臉潮紅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因此請民眾落實「三不」防鼠措施。漢他病毒出血熱 早期症狀發燒、頭痛、肌肉痛、出血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19)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為北部20多歲男性外籍移工,從事漁業,近期無出國史,平時均在漁船生活。個案8月3日起出現嘔吐、腹瀉、倦怠無力等情形,因症狀未改善,於8月5日兩度就醫後收治住院,因個案出現肝、腎功能異常由醫院通報,經檢驗確診;個案目前已無不適症狀並出院,相關接觸者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進行個案活動地周邊環境調查、捕鼠、滅鼠及防鼠等防治作業,並給予民眾衛教宣導。夜市、菜市場 均為感染高危險區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每年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數約為0至2例,自2009年截至目前共計12例確定病例,均為本土病例;多數為男性感染者(10例,約83.3%),年齡層則以50歲以上較多(7例,佔58.3%)。臺灣5大都會地區重要鼠媒傳染病研究計畫結果顯示,巿場、夜市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修補紗窗、清理倉庫 防鼠5招避免鼠患疾管署呼籲,預防感染漢他病毒的方法就是落實防鼠5招,包括:1.修補紗窗門,避免鼠類進入屋內。2.清理老鼠容易窩藏的倉庫、儲藏室。3.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不讓老鼠有食物吃。4.清除居家附近雜草、玻璃、垃圾。5.採用黏鼠板、捕鼠器進行滅鼠。公共衛生需要社區民眾共同維護,尤其是用過的餐盒、廚餘、食物等不可隨意丟棄,以免招致鼠患,社區公共區域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及採取相關防鼠措施。住宅及各種公共場所,包括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都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配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追求過瘦而厭食 恐因社會期待致病

追求過瘦而厭食 恐因社會期待致病#厭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是節食導致飲食失調嗎?很難說,雖然不少研究顯示,二者之間存在強烈的關連。1999年一份澳洲研究顯示,節食是飲食失調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預言家。其他研究則顯示是由多重因子影響,包括限制性飲食及想要變瘦的社會壓力。飲食失調是由社會及文化形成的疾病有一點是肯定的。飲食失調在心理疾病中相當獨特,因為它是由社會及文化形成的疾病。雖然早在1870年左右,美國及歐洲就已經把厭食症分類出來,但一百年來它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不尋常狀況,直到1970年頻繁爆發而之後未曾稍減。貪食症上升的情形更複雜,1970年代之前還幾乎不曾聽聞,但時至1980年代,甚至比厭食症更為普遍。雖然部分可歸因於對疾病本身的瞭解及診斷的增加,但一般普遍認為這些疾病與消費經濟的發展有重大關連。全世界只有在「西式」經濟中出現飲食失調的重大事例—而那是一個滿足個人需求的重要性,超越聚焦整體目標的社會。婀娜多姿代表智商低的刻板印象依舊存在隨著消費主義的發展,婦女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改變,甚至在西方社會引發女性的認同危機。這往往會導致青春期女孩的生活陷入混亂,在期待成就與順從依賴的傳統要求之間產生衝突。這一切也因她們在外表上面臨各種不同的壓力而加劇。年輕女孩在發育及成長過程中,一直承受了無法達成期待的壓力。上述壓力都和體重議題緊密相關。在美國及歐洲,對於女性理想體型的認知已快速改變,從1960年代起變得越來越瘦,比較不追求曲線玲瓏。雖然男女平等在其他範疇已有明顯改善,但婀娜多姿代表智商低的刻板印象依舊存在。現代的理想女性形象是懂得拒絕並有能力自我掌控的女性。經濟發展之後婦女地位提高,女性的地位不再是由外部表現出來的生育力來界定,而是越來越由克制與自我紀律所決定,類似改變也在全球各國家觀察得到。年輕女孩發育逐漸成熟 也發展出恐懼及失調症經濟越發達,女性的理想體態也變得越發兒童化及受到控制,似乎表現出對生育力及女人味的恐懼。媒體也想把女性身體的可塑性當成商品販售,顯示女性身體能夠演變並受到控制以符合理想體態,並暗示身體上的不完美就是人格瑕疵的表徵。非常諷刺的是,當社會變得越來越個人主義時,遵從運動、搭配飲食的意願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人藉由外科手術來達成期待。在這種氛圍下,由於社會期待轉變,年輕女孩們對於變成女人感到不知所措而恐懼。因此在她們發育逐漸成熟之際,同時也發展出恐懼及失調症,並不足以為奇。雖有一說認為,罹患飲食失調與基因有關,但事實上,伴隨婦女社會角色轉變的文化因素,才是不可忽視的原凶。在海外進修的埃及學生、德國境內的希臘移民,以及種族隔離後的南非黑人身上,飲食失調日益增多,這顯示出婦女角色的轉變,且媒體在飲食失調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基因可能造成某些人比較容易罹患失調,但也是文化因素引發了此類疾病,這是西化及進步帶來的悲哀副產品。媒體對體重、身體形象等想法的傳播及發展有重大影響據瞭解,媒體影響力也導致發展出一些被體重與身體形象蠱惑的次文化及小團體,它們對於身體形象議題及混亂的飲食模式貢獻良多。所以,雖然節食與失調二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卻有足夠證據證明,媒體對體重、身體形象、純淨及控制的迷戀等想法的傳播及發展有重大影響。有人把飲食失調問題歸咎於基因,是誤解此一現象中文化的重要性。畢竟,如果飲食失調都是我們的基因造成的,那麼為什麼飲食失調如此普遍存在,特別是在這地方、這時代的年輕女性身上?蘿拉.丹妮森(Laura Dennison),十六歲時即出現飲食失調症狀,她說:媒體不斷灌輸「苗條的女人是最好的」,這對我的自我價值傷害太大了,只是當時還未發生在我身上。等到我發現時已經太遲。我陷入狂吃狂瀉的循環中,常常一天多達五次。等我大了點,「乾淨飲食」及限制性飲食已經十分流行,我買下每一本健康食譜,仔細閱讀每一頁,並一再標注重點,完全沒有察覺到,這是我飲食失調的美麗假象。好險,我現在康復了!我曾經為了做一杯綠色冰沙,花三十英鎊買材料。真是他媽的浪費時間、金錢和精神。(本文摘自/廚房裡的偽科學: 你以為的健康飲食法,都是食物世界裡的胡說八道/八旗文化)

吃藥解憂鬱?這些食物也可以!

吃藥解憂鬱?這些食物也可以!#厭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根據一份醫學報導顯示,將天然的薑黃素(Curcumin)與百憂解(Fluoxetine,商品名為Prozac)對憂鬱症病患的療效做雙盲對照。結果發現,每日20 毫克的百憂解與早晚各500 毫克的薑黃素,治療效果幾乎無任何差異,測試結果為百憂解為64.7%,薑黃素為62.5%。另外,百憂解吃多了有噁心、厭食、失眠等副作用,薑黃卻沒有副作用。薑黃有助於緩解創傷症候群美國的研究指出,薑黃未來可能幫助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的病人忘掉受創記憶,科學家發現,餵食老鼠薑黃素,可以阻擋恐懼的回憶,壓抑恐懼記憶並維持一段時期,預防這些壞記憶再次重現,雖然這還在動物實驗階段,但無疑為創傷症候群的病人點燃了一道新的曙光。動物實驗證實薑黃能減輕心理壓力根據一份動物實驗研究顯示:讓長期輕微受到壓力的老鼠口服薑黃乙醇提取物,結果,薑黃能增加血清的介白素6(IL - 6),腫瘤壞死因子(TNF - α)減低脾細胞的自然殺傷細胞(NKC)的活性,而達到減緩壓力的效果。預防憂鬱症的貼心叮嚀1) 尋求醫療與社會支持/可找專門的心理醫師諮詢,或參加宗教團體。2) 學習放鬆/工作或是生活壓力太大,不妨放慢腳步,去郊外散步休息。3) 多運動/根據柏克萊大學人口實驗室曾做一項大型的研究追蹤,研究統計結果顯示,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患有憂鬱症的比例是有運動習慣者的1.5 倍,俗話說動則有益,運動可以說是治憂鬱症的良方。4) 早上起來曬太陽/很多因為冬季日曬不足而罹患季節性憂鬱症的患者,影響體內血清素分泌,根據研究發現,無論是在什麼季節,腦中血清素的反轉或改變都是因為受到日照時數的影響所致。5) 多培養興趣/當你專注在有興趣的事情中,就沒有時間想著憂鬱的問題,像是閱讀、畫畫、種植、烹飪都是一種療癒。6) 依醫師的指示下服藥/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就必須依指示定期服用抗憂鬱藥物3 到4 週(有時會多達8 週),不要貿然停藥。7) 多食用抗憂鬱的食物/飲食上的營養也跟憂鬱症有關係,像是可以增加腦中血清素含量的香蕉、馬鈴薯、堅果,還有含維生素B群的五穀雜糧和蔬菜,還有含鈣的牛奶及小魚乾也可以預防憂鬱症。(本文摘自/薑黃:百藥之王/大喜文化)

茶療醒腦 口水要分3步驟吞

茶療醒腦 口水要分3步驟吞#厭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春天萬物復甦,各地一片生機,但是很多人在春天都會有乏力、眼睛乾澀、食慾不振、失眠多夢、易怒等不舒服的感覺,這些症狀正是肝臟問題的外在表現。 春季陽氣生發,而人體的肝臟也剛好具有生發的特點,所謂春季主肝,便是這個道理。肝氣不足眼乾厭食 肝氣過旺煩躁易怒肝臟在春季承擔著更多調節機體平衡的工作,為此需要足夠的肝氣。當肝氣不能滿足身體需要,就會出現全身不適的症狀,譬如眼乾、厭食、疲乏無力。肝氣過旺,則煩躁易怒,患肝病的人,在春季病情多半會加重。2010年春天,我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其間,北京電視臺的一位知名主持人多次來到康復中心調理身體,我親自為她看診。素顏的她看起來愁眉不展,有很多心事似的,而且嘴唇乾乾的,完全不像在電視上那樣光彩奪目、魅力四射。她對我說,近來她總覺得很焦慮,很小的事也會忍不住大發脾氣,完全沒有自制力。從她的臉色和敘述來看,無疑是肝火過旺,而且是實火。全身脈診調理 異經奇脈對症下藥肝火旺分為虛火和實火,虛火旺主要表現有心煩、口乾、盜汗、睡眠不安等,實火旺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口乾、尿黃、心煩易怒等。去虛火要補,去實火則要瀉。我推薦我的外甥女張志紅為她做全身的脈診調理,著重調理異經奇脈。第一次調理完,她說感覺很舒服,心情也沒之前那麼煩躁了—她這種情況就是不健康的症狀,不需特別醫治,不過時間久了也會致病,我要她下週過來再調理一次。嗅、品、飲3步驟 反覆醒腦3次 另外,我特別推薦她一個茶療藥方,叫清肝明目茶,將枸杞子10粒、菊花3朵、決明子20粒、山楂5片,同時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0分鐘即可,但最好按照嗅、品、飲這三個步驟飲用。嗅就是用滾水把茶泡開以後,用鼻子深深去吸茶香,讓香味進入腦腔,目的是為了醒腦,反覆醒3次。醒完之後用舌頭微微舔一下,這一滴茶會引出口水,滿口生津。然後把口水分3步吞下,第1步到膻中穴,第2步到丹田,第3步到腳心,心裡想像著這一股清流把病氣通過腳心沖了出去。反覆這樣喝,會覺得腦子非常清醒,身體也變得非常輕鬆。這個茶療裡面,除了藥物的作用以外,產生主要效果的還是心理暗示,要讓自己安靜下來,慢慢體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滋味和感受。飲茶是這樣,其他的生活習慣也是如此,共同的目的是使身心放鬆,只要放鬆下來,肝火便能不藥而癒。脾氣大肝火旺 中風低齡化清肝明目茶不僅對肝火旺盛、頭目脹痛、煩躁易怒有幫助,對血壓升高者也很有效,每天至少喝1杯。 2個星期後,我又見到那位女病患,她原本美麗的面容又恢復了光彩,我問她現在感覺如何,她說:「清肝明目茶我每天都在喝,很多同事都說我近來氣色和脾氣好了很多,都跟我要那個藥方,回族湯瓶八診真不錯。」從那以後,她經常來湯瓶八診康復理療中心,還帶家人和朋友過來調理保健。城市生活的節奏愈來愈快,人們的生存壓力跟以前相比大了許多,脾氣也愈來愈大,肝火太旺,最直接的影響表現在中風的比例上升,而且患者亦趨於低齡化。除了中風,肝火過盛還會導致高血壓、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心臟病、陽痿、衰老加快一系列的問題,對於這些疾病來說,預防的價值遠遠大於治療,大家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本文摘自/驚人的湯瓶八診,七代名醫奇效療法/柿子文化出版)

厭食、體重減輕 4成癌患死於營養不良

厭食、體重減輕 4成癌患死於營養不良#厭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癌症治療的效果與病患的營養息息相關,治療過程中,倘若營養不良,化療與標靶用藥的劑量就必須下降甚至停藥,根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80%癌症病患有營養失調問題,甚至高達40%癌症病人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醫師表示,當出現體重急遽減輕、厭食、虛弱等情形,就應尋求營養師協助,避免進入治療的惡性循環。8成癌患營養不良 恐加重化療副作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王輝明醫師表示,癌症患者進行化療或放療時,經常伴隨著令人難以忍受的噁心、嘔吐與食慾不振等副作用,若病患有營養不良問題,常使副作用加劇,甚至因為無法忍受而必須停藥,影響後續治療。隨著病情持續惡化,病患恐出現厭食、虛弱、貧血、肌肉耗損及體重快速減輕等惡病質症狀,若沒有適當補充營養,營養低下的情況下就必須調整藥物劑量,治療效果相對也會降低,惡性循環之下,治療也會逐漸走向無效醫療,患者恐面臨死亡危機。王輝明醫師表示,約有8成以上消化道癌症、胰臟癌患者會出現惡病質,肺腺癌患者也有高達6成有惡病質症狀產生。癌男補充百萬營養品 仍暴瘦12公斤65歲的張先生五年前因為大量血便確診大腸癌四期,期間經歷3次轉移與3次手術,起初為了接受治療,他吃東西毫不忌口,且經由朋友介紹購買營養品補充營養,幾乎吃掉百萬元,就為了希望治療可以繼續下去,直到去年回診發現腫瘤又回來作怪,且治療後還出現嘔吐、嚴重吐血等症狀,讓他的體重一口氣下降12公斤,瘦到連坐椅子都如坐針氈,十分痛苦。這樣的經驗,讓張先生瞭解正規治療的重要性,聽從營養師與醫師的指示,目前他正等待體力充足,繼續對抗癌症治療。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鄭金寶營養師表示,癌症病友應掌握多樣化的飲食原則,任何食物都不應該過多或過少,若有營養層面問題,更應該請教專業的營養師,量身訂做適合自己的菜單,才能營造營養、健康雙贏的局面。

寶寶厭食又便祕 竟是肉毒桿菌中毒

寶寶厭食又便祕 竟是肉毒桿菌中毒#厭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寶寶突然全身無力、也吃不下東西,家長們就要注意!一名女嬰原本活潑好動,突然不太喝奶,也無解便,家長剛開始以為感冒,孰料三天後竟全身無力,哭聲也變得氣若游絲,經醫院檢查發現嬰兒無法吞嚥,呼吸困難,全身肌肉無力,連腸子都完全沒有蠕動,最終確診為台灣近十年來首例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個案,但中毒來源不明。所幸在呼吸器及營養支持療法之下,嬰兒漸漸改善。勿餵食一歲以下嬰兒蜂蜜嬰兒肉毒桿菌中毒,臨床上實際發生的致病案例極為稀少,導致社會大眾忽略了嚴重性。成大醫院小兒部陳俐文醫師說明,肉毒桿菌的孢子常見於泥土,有些存在蜂蜜中,一歲以下的嬰兒食入,由於腸道正常菌叢尚未發展完全、胃酸酸度不足、以及免疫力相對較差,肉毒桿菌孢子會在嬰兒的腸道繁殖產生毒素,影響神經末梢與肌肉的功能,造成全身無力呼吸衰竭,若沒有及時治療甚至有生命危險。中毒嚴重恐致命   慎防副食品受汙染陳俐文醫師也強調,不要餵一歲以下的嬰兒吃蜂蜜,因為蜂蜜當中容易有肉毒桿菌的孢子;而副食品的處理也須注意不要被泥土所污染,雖然加熱可以破壞肉毒桿菌毒素,但嬰兒攝入致病的通常是肉毒桿菌的孢子而非毒素,一般家庭烹煮即使滾沸數小時,也不一定能將孢子破壞,因此避免讓嬰兒食用受到肉毒桿菌孢子污染的食物,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