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持續7天 當心腦麻危機
照光治療後,小平的膽紅素仍未降低,進一步抽血檢驗,發現數值高達27.73mg/dl。跟家長說明後為小平換血,並在換血後持續照光,順利降低膽紅素。檢查結果確定小平無溶血性疾病、血液檢查與核磁共振檢查皆正常,且沒有黃疸腦病變症狀,14天大時小平順利出院,之後發展皆正常,持續門診追蹤。
蠶豆症可能造成新生兒黃疸異常升高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蘇一宇說明,膽紅素是紅血球代謝產物,一旦在體內累積過高,就會發生黃疸。膽紅素產生後,會經由肝臟代謝,成為糞便、尿液的成分被排出體外。但新生兒紅血球壽命短,代謝快、肝臟機能未成熟,無法及時代謝膽紅素,加上腸肝循環好,腸道會將部分膽紅素再度吸收到血液中,容易使膽紅素濃度增加,發生黃疸。
正常的黃疸在孩子出生3天左右升高,5天到達高鋒、7天左右開始降低,不會傷害新生兒。但有些孩子會因某些病理性因素影響,如蠶豆症、先天性球型血球症、與母親血型不合;出血;先天性肝臟酵素缺失或異常;奶量攝取不夠;感染,導致黃疸異常升高,需進一步治療。亞裔的足月新生兒膽紅素超過15mg/dl就是高黃疸血症,超過25mg/dl就可能造成永久性腦部病變(核黃疸),引起腦性麻痺。
黃疸變化通常是從頭往腳黃、從腳往頭退
檢測膽紅素的方式包括經皮檢測、腳跟血檢測、抽血檢測3種,若數值過高,可藉由照光、換血2種方式治療。蘇一宇醫師說明,照光治療是在嬰幼兒皮膚照射特定波長的藍光,讓膽紅素變成可溶於水的物質由尿液排出;換血治療則是在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液抽出的同時,輸入紅血球與血漿,快速降低血液中膽紅素濃度。
換血治療的血量約是新生兒總血量的2倍(約每公斤170-200CC),風險較高,適用於膽紅素濃度高,有核黃疸風險的新生兒,必須在加護病房進行。黃疸是新生兒必經的正常過程,無需過度擔心。在家中可藉由簡易目測方式判斷孩子的黃疸程度,寶寶的黃疸變化通常是從頭往腳黃、從腳往頭退,黃疸範圍在胸部以上尚屬可接受範圍,但若黃到胸部以下就要多加留意。此外,孩子若超過7天看起來仍黃黃的,或出生1天內變黃很多,也要盡快就醫檢驗,以免延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