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打亂內分泌 中醫對症食療有秘訣
胸悶、耳鳴、肥胖等 都可能是內分泌失調症狀
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表示,「內分泌失調」是西醫說法,若對應到中醫觀點,為陰陽氣血平衡失調、臟腑功能下降,因為氣血循環變差或不足,進而影響代謝狀況,導致內分泌出問題。內分泌失調最常見於壓力大、作息及飲食不正常、長期失眠的族群,甚至易憂鬱、急躁等情緒變化,也是造成內分泌失調的因子。
內分泌失調主要是肝、腎、脾出問題。肝的症狀以急躁、胸悶、睡不好為表現,女性易出現月經失調,甚至影響腸胃功能導致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腎的問題則會出現耳鳴、腰酸背痛、白髮、掉髮、記憶力減退、性慾減退,女性病患恐怕提早更年期;脾的問題則顯現在新陳代謝降低、肥胖、便秘腹瀉,有時會出現長痘痘、皮膚搔癢等症狀。
飲食清淡 可選3大類食材調理肝、腎、脾胃
治療方面,須依照病患的不同症型,以中藥或針灸調理,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除了遵循醫囑服用中藥,飲食方面以清淡為宜,少吃寒涼、油炸、辛辣食物,賴卉蓮醫師建議,可補充以下食物,以食療養肝、養腎、補脾胃,調理內分泌問題:
1)養肝食材/
深色蔬果如花椰菜、蘆筍、菠菜、葡萄、藍莓等。春天養肝,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如南瓜、栗子、核桃、紅棗等,以滋養肝脾兩臟。肝喜疏暢條達,壓力大的族群也可喝花草茶如薄荷、玫瑰花、洋甘菊等疏肝解鬱。
2)養腎食材/
堅果類、黑色食材如腰果、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烏骨雞等。進入寒冬時期也可以喝桂圓紅棗茶。
3)補脾胃食材/
穀類、黃色食材如南瓜、玉米、番薯、黃豆、木瓜等。平常也可以簡單的四神湯調補脾胃。
使用食補方如桂圓紅棗茶、四神湯時,須注意不要在身體有炎症反應時如發燒、感冒、腸胃炎等症狀時飲用。
適度低強度運動、喝熱牛奶、溫熱水泡腳助眠
賴卉蓮醫師建議,透過穴位按摩方式,以指腹抵住穴道慢慢施力,持續2至3秒,每個穴位按摩持續3至5分鐘或30下,一天1至3次。力道由輕漸重,以個人耐受程度為準。按摩前可適當熱敷局部部位,加強局部血液循環,增加按摩療效。可按壓以下穴位:太衝(疏肝解鬱),太谿、復溜(調補腎陰腎陽),三陰交(調補肝脾腎三臟),足三里(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及氣海、關元(補中益氣)。
除了上述飲食、按摩自我保健,生活型態調整才是根本之道。建議適度有氧運動持續30分鐘,運動後要及時將汗擦乾,以免汗出當風受風寒。還需作息規律,充分休息。研究顯示,成人睡眠時間低於4小時易出現內分泌失調、加快衰老,引發疾病,建議平時睡滿6至8小時。睡眠不好的人可以在睡前2至3小時做一些低強度運動或喝杯熱牛奶或睡前溫熱水泡腳,若長期失眠則應就醫。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培養固定興趣嗜好,尋找適當疏壓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