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陪伴 讓親密關係變成壓力
「必須」從親密愛人身上得到陪伴 就是壓力跟勒索
當這些想要釋放真我的欲求不斷地被阻擋,然後不斷累積成壓力,我們就會「需要」親密關係來釋放我們這些無理取鬧的、蓄意破壞的、操弄地、勒索地行為,並且,因為「只有」親密關係能夠讓我們釋放,我們就自然地會把親密關係抓得越緊,也就越容易讓對方喘不過氣想逃開(記得,環環相扣)。
當你不再「需要」親密關係來釋放生活中其他時候的面向的壓力時,才能真正地不需要去「索討」愛,因為你能滿足自己的欲求了,慢慢地從他人身上需要得到的滿足感也會降低,需求感自然會降低,別人跟你相處起來也輕鬆了起來。
同樣是「我想要你多花點時間陪我」這句話,也會從充滿壓力,轉向充滿愛意與撒嬌的情趣上,不同的心態會帶出完全不同的感受。當你「必須」從親密愛人身上得到陪伴的時候,那就是壓力跟勒索,但若你只是「表達需求」當下就得到滿足,而並非「必定」要對方照你的期望做的時候,就會成為情侶間的情趣而非壓力了。
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當然,回到現實層面,我們不可能真的「隨時隨地」做自己, 就像在孩提時代一樣,想大哭就大哭、想大笑就大笑、想搶別人東西就搶、想生氣就生氣、想尖叫就尖叫、想撒嬌就撒嬌、想任性就任性,但你可以開始跟內在的小孩溝通,至少你能夠「知道」他現在其實是想要生氣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跟自己說「不能生氣」、
「不應該生氣」,然後可以跟他溝通協調,可能可以安撫他,叫他等等到沒人的地方再生氣,或是跟能夠理解自己的人大肆生氣,但你至少知道,他需要生氣的發洩了。父母關係、情人關係、朋友關係⋯⋯生活各個層面,都是環環相扣的,有時候改善原因的同時也是改善結果,問題跟回應方式有時候是同一個層級的問題,改變自己同時也是改變他人對你的態度、世界對你的態度。
事情有時候並不是一定有先後順序,而是同時並存,一個核心解決了,什麼都解決了。最後,要真正的達到愛自己、不索求、不重蹈覆徹、脫離爸媽陰影、變得成熟、自由,其實就只是「找到最真實的自己」這樣一個簡單的概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