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瘦巴巴 當心營養不良加重病情
李伯伯(化名)好幾個月沒到家裡來下棋了!他一向健談,說起他當年英勇抓賊或是兒子的成就時,就會眉飛色舞、激昂不已。半年前他的老伴李太太去世,他的生活完全變調。不但茶不思飯不想,話也少了,大部份時間都坐著發呆,身體消瘦許多。在外地上班的兒子忙碌中抽空帶他到醫院做健康檢查,卻也沒發現什麼毛病,只是說李伯伯有點營養不良。兒子想營養不良應該不算是什麼病吧?給李伯伯買了一些維他命,又將他送回了孤獨的生活中。
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許多老人遇到生理或心理的打擊時,例如:感染、手術、骨折、頓失親人,所造成的身心創傷會增加生理的代謝速率和熱量蛋白質的耗損。此時若沒有即時補上這些額外的營養需求,身體肌肉內蛋白質的儲存將會快速減少,使得原本正常的老年人變成營養不良的老年人。
家人或照顧者若繼續疏忽老人家的飲食狀況,可能就會因為營養不良而使老人原有的病情變得更加複雜,包括:免疫力降低、傷口癒合遲緩、體重減輕、肌肉強度降低、對藥物的反應改變、喪失判斷力等的風險提高。因此,老人需要經常的營養評估,作為是否需要營養介入的指標,以預防和控制營養不良所造成的進一步傷害。
先不談原有疾病的影響,老人的營養評估要從他進食的能力開始。張營養師指出,像是牙周病、缺牙、活動假牙的不適、乾口症、牙齦疾病與疼痛,使得老人家可能會偏食。長期的拒絕某些食物,就不容易得到均衡足夠的營養,這是常見老人營養不良的起因。再者,偏食也常是因為接受「治療飲食」或是因疾病而長期限制某一類的食物。老人減少了某食物,若沒有營養指導不知道要如何以替代食物來補充所需要的營養,飲食限制使原本就沒有食慾的老人更陷於營養不良的危機當中。
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通常服用較多的藥物,張營養師表示藥物之間、藥物與營養之間的交互作用,多少影響消化道的功能,也改變營養素的吸收,例如:抑制胃酸的藥物就會降低鐵質的吸收率,提高了罹患貧血的危機;服用多種藥物也可能引起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有關。另外,有些疾病更會降低老人的行動能力,舉例來說:肺氣腫、關節炎、失智症、帕金森氏症、中風等情況發生後,生活作息變得需要人協助,甚至包括最基本的飲水、上廁所到購物、烹飪等,都會因著身不由己,使營養的獲得大打折扣。
所以照顧老人的健康要能先了解其營養狀況,早期預防老人的營養不良風險,尋求營養專業的幫助。因為營養照護並非只是補充幾顆維他命或健康食品就可以涵蓋的,它是全面的營養評估和飲食質量的調整,並且追蹤營養介入之後的果效,以排除老人營養不良的危機。
張營養師建議民眾不妨可利用「簡易營養評估表」算算看,家中老人家營養不良的風險有多高,然後諮詢營養師,為長輩做個可行的飲食規劃,應該會比買維他命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