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飽後卻低血糖!反應性低血糖作祟

吃到飽後卻低血糖!反應性低血糖作祟

2018/11/28(2022/3/15 9:2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劉太太就醫,原來半小時前開始出現手抖、頭暈、心悸、冒冷汗症狀。測量血糖值僅60,請劉太太吃點東西,症狀不久後就改善。但劉太太很疑惑,2小時前才和先生到吃到飽餐廳用午餐,平常也無服用血糖藥,怎麼會出現低血糖呢?

「反應性低血糖」多發生於餐後4小時內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王維新表示,低血糖往往發生在餐前,可能是因為延誤用餐時間、運動過度或減重未補充足夠食物、或糖尿病患者使用降血糖及胰島素過量等原因造成。而劉太太的問題是所謂的反應性低血糖。

「反應性低血糖」又稱餐後低血糖,多發生於餐後4小時內,常見在有胰島素抗性或輕微第2型糖尿病的患者身上。糖尿病前期,胰臟β-cell仍保有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但對血糖的反應延遲,直到血糖上升後期已經開始下降時,胰臟才趕工分泌了過多的胰島素,導致血糖下降過度。

其他少見的原因包含一些腸胃道手術術後、胰島素自體免疫症候群、胰島素瘤等。醫師問診後發現,劉太太有糖尿病家族史,請劉太太做糖尿病篩檢,確診有糖尿病,後續門診規律控制中。

低血糖處置 牛奶、巧克力並非首選

王維新醫師表示,臨床上診斷低血糖最準確的是抽靜脈血,當血糖濃度值低於70mg/dl,又出現發抖、冒冷汗、心悸、皮膚溼冷、臉色蒼白、飢餓感、頭暈、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全身無力、思考變慢、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狀況。低血糖處置會立刻請患者攝取易吸收醣類,如糖果、糖水、含糖果汁。牛奶、巧克力等主要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比較慢,並非首選。

餐後低血糖的患者,建議採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兩餐間隔時間過長;多攝取高纖或低升醣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糙米、燕麥、全麥製品、蔬菜等,注意飲食均衡與多樣性。多運動,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王維新醫師建議高風險患者做糖尿病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使疾病獲得最好控制。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