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的疤痕 卡介苗接種不可省
卡介苗對於嚴重的結核疾病具有防護效果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陳文發說明,卡介苗也稱為BCG疫苗,在結核病防治的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雖然對於防治一般肺結核疾病的效益差強人意,但對於嚴重的結核疾病,如散播性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與結核性腦膜炎,仍有防護成效。台灣的結核病盛行率確實逐年下降,但目前仍未降低至足以貿然取消卡介苗的接種。
在台灣,卡介苗接種皆由受過嚴格訓練的護理師採由皮內注射方式接種。接種後大約2週內會形成一個紅色小結節,可能稍微搔癢但不會造成發燒。這時只要持續觀察,不必擦藥或覆蓋;4至6週後,結節可能會潰爛或形成膿瘍,甚至稍微流出帶點血水的組織液或膿,照顧者可以無菌紗布或棉棒拭淨即可,避免擠壓,如果分泌物較多容易沾到衣物,可用無菌小紗布覆蓋。接種部位即使有上述狀況,大部份在3個月內都會乾掉結痂,形成疤痕。
極少數寶寶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同側腋下及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需就醫
陳文發醫師表示,卡介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對極少數嚴重免疫不全的寶寶可能發生感染的機會,或是部份免疫力正常的寶寶,接種後也可能發生注射部位潰瘍以及腋下或頸部淋巴腺炎等常見但不嚴重的不良反應。少部分接種卡介苗的嬰幼兒,接種3個月後傷口仍持續化膿、紅腫變大,或者觀察到同側腋下淋巴結、同側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這時就要考慮帶寶寶就醫。
陳文發醫師解釋,卡介苗接種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不高,如卡介苗骨炎和骨髓炎,發生機率為百萬分之50左右。過去觀察到卡介苗骨炎和骨髓炎的發生可能跟出生早期接種卡介苗疫苗相關,因此自2016年1月1日起,卡介苗適合接種的年齡由出生24小時後接種,調整成出生後5至8個月接種。輕微局部的不良反應則採取保守治療,可以持續觀察並定期回診,只有少數的寶寶需要使用細針抽吸膿瘍或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大部分患者幾乎不必開刀。
切忌自行塗抹藥膏 造成反效果
陳文發醫師呼籲家長,如果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的嬰幼兒傷口仍持續化膿、紅腫擴大,或觀察到同側腋下淋巴結、同側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切忌自行塗抹藥膏(包括類固醇或抗生素),或將疫苗注射處覆蓋中草藥等,甚至無故讓寶寶白白挨刀。應該求助小兒科醫師,讓專業兒科醫師進行判斷及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