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

人人都有的疤痕 卡介苗接種不可省

人人都有的疤痕 卡介苗接種不可省#卡介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個人身上或許都有因為曾經受傷留下的疤痕,但是大家共同擁有的疤痕,就是位在左上臂注射卡介苗後留下的疤痕。這個疤痕是為了保護你我的健康而留下。卡介苗對於嚴重的結核疾病具有防護效果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陳文發說明,卡介苗也稱為BCG疫苗,在結核病防治的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雖然對於防治一般肺結核疾病的效益差強人意,但對於嚴重的結核疾病,如散播性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與結核性腦膜炎,仍有防護成效。台灣的結核病盛行率確實逐年下降,但目前仍未降低至足以貿然取消卡介苗的接種。在台灣,卡介苗接種皆由受過嚴格訓練的護理師採由皮內注射方式接種。接種後大約2週內會形成一個紅色小結節,可能稍微搔癢但不會造成發燒。這時只要持續觀察,不必擦藥或覆蓋;4至6週後,結節可能會潰爛或形成膿瘍,甚至稍微流出帶點血水的組織液或膿,照顧者可以無菌紗布或棉棒拭淨即可,避免擠壓,如果分泌物較多容易沾到衣物,可用無菌小紗布覆蓋。接種部位即使有上述狀況,大部份在3個月內都會乾掉結痂,形成疤痕。極少數寶寶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同側腋下及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需就醫陳文發醫師表示,卡介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對極少數嚴重免疫不全的寶寶可能發生感染的機會,或是部份免疫力正常的寶寶,接種後也可能發生注射部位潰瘍以及腋下或頸部淋巴腺炎等常見但不嚴重的不良反應。少部分接種卡介苗的嬰幼兒,接種3個月後傷口仍持續化膿、紅腫變大,或者觀察到同側腋下淋巴結、同側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這時就要考慮帶寶寶就醫。陳文發醫師解釋,卡介苗接種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不高,如卡介苗骨炎和骨髓炎,發生機率為百萬分之50左右。過去觀察到卡介苗骨炎和骨髓炎的發生可能跟出生早期接種卡介苗疫苗相關,因此自2016年1月1日起,卡介苗適合接種的年齡由出生24小時後接種,調整成出生後5至8個月接種。輕微局部的不良反應則採取保守治療,可以持續觀察並定期回診,只有少數的寶寶需要使用細針抽吸膿瘍或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大部分患者幾乎不必開刀。切忌自行塗抹藥膏 造成反效果陳文發醫師呼籲家長,如果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的嬰幼兒傷口仍持續化膿、紅腫擴大,或觀察到同側腋下淋巴結、同側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切忌自行塗抹藥膏(包括類固醇或抗生素),或將疫苗注射處覆蓋中草藥等,甚至無故讓寶寶白白挨刀。應該求助小兒科醫師,讓專業兒科醫師進行判斷及處置。

卡介苗難防結核病?對成人保護力差

卡介苗難防結核病?對成人保護力差#卡介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了臺灣結核菌基因型分布之相關研究,將結核病菌株在國內的演進及傳播的可能途徑,結合臺灣族群的遷徙歷史,作為概括的描述,透過兼具人文性質的介紹,讓民眾從另一角度認識結核病。結核病隨著自然演化 形成不同基因的型別疾管署表示,結核病是一相當古老的疾病,細菌在人類間的存在和傳播,也因為自然的演化等因素,形成不同之基因型別,主要型別包括北京株、東非株、拉丁美洲珠及荷蘭株等。依照國衛院的調查資料顯示,臺灣與其他鄰近亞洲國家相同,是以北京株為主。另外,研究中所提到的東非株是從原住民傳至漢人的推論,但要證實各族群之菌株傳播途徑,需有更完整且足夠的菌株樣本分析,及長期監測,所以,對於這方面需待進一步研究證實。結核病以人口較密集的都會區占多數目前每年新發生約1萬1千多例結核病,仍以人口較密集的都會區占大多數,山地鄉以外地區病人數即達97%以上。近幾年,在各單位及國人之努力下,臺灣地區2012年的結核病發生率,相較於2005年下降26.8%,且山地鄉下降率更達34%。疾管署表示,國內現在所使用的卡介苗,主要是為了避免幼童發生結核性腦膜炎及散發性結核病,所造成的死亡或終生殘疾,對於,成人保護效力會隨著年齡增長遞減,且疫苗對於不同型別菌株的保護力是否有所差異,目前則須待研究釐清。目前結核疫苗 對於成人的保護力不足為預防成人結核病發生的保護力不足,及產生少數不良反應,卡介苗雖然不是完美的疫苗,但我國結核病發生率,仍未下降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停打的標準,因此,仍維持新生兒繼續接種卡介苗的政策。目前雖無理想的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結核病在成人發生,但疾管署正積極推動接觸者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工作,當民眾被檢驗證實為感染但未發病時,可接受醫師之評估給予預防性治療,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避免未來發病及傳染他人的可能。

驚!未接種卡介苗 腦膜炎風險高47倍

驚!未接種卡介苗 腦膜炎風險高47倍#卡介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積極預防核性腦膜炎,為新生兒接種卡介苗,降低死亡率,避免終生殘疾。但因卡介苗對於人體會有不良反應,因此家長們不免憂心是否要讓孩童們施打。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只有極少數孩童會發生較嚴重的副作用,如骨髓炎,但只要施打後多留意幼童狀況,儘早發現,提早治療,也是可以恢復健康的。接種疫苗 減少結核性腦膜炎發生率南投縣衛生局指出,據統計顯示,未接種卡介苗的幼童較接種卡介苗者罹患結核性腦膜炎有47倍的風險,可見卡介苗能有效保護兒童,降低死亡發生率,目前鄰近國家包括日本、新加坡、南韓、泰國、越南等,均實施全面性接種卡介苗。發生疫苗副作用 速就醫衛生局也表示,卡介苗不良反應平均發病年齡約為接種後6個月至2年,因此對於接種卡介苗之幼童成長至2歲至3歲間,若發現幼童出現症狀(例如:局部腫脹、肢體無力等),儘快至小兒科進行診療評估,並於就診當下告知醫師卡介苗接種的時間,以便醫師診療時納入評估,確保治療。倘若,不幸因接種卡介苗引起不良反應,衛生單位將會主動進行瞭解及協助,並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申請救濟,儘速提供民眾獲得適當的協助與實質的救濟,以協助孩子恢復健康為首要目的。

卡介苗打不打?未接種恐增47倍腦膜炎風險

卡介苗打不打?未接種恐增47倍腦膜炎風險#卡介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為預防肺結核,國內新生兒出生後,都必須接種卡介苗,避免發生結核性腦膜炎所造成的死亡或終生殘疾!但因卡介苗屬於活性疫苗,人體恐有不良反應,因此家長們不免憂心到底要不要施打?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極少數幼兒才會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如骨隨炎,只要接種後留意孩童健康,儘早發現、接受治療,幼童就能恢復健康,無須過度驚慌。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未接種卡介苗的幼童較接種者增加47倍罹患結核性腦膜炎的風險,可見卡介苗能有效保護幼童免於發生結核性腦膜炎,降低死亡率。疾管署進一步說明,部分兒童在接種後,可能發生局部膿瘍、淋巴結炎等常見但不嚴重的不良反應,極少數幼童才會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如骨炎、骨髓炎等;以上副作用是因減毒疫苗株造成,但經過醫療照顧後,幼童多半能恢復正常生活,家長不必過度擔憂。出現不良反應症狀時 盡早就醫確保安全需要注意地是,卡介苗不良反應平均發病期約在接種後6個月至2年,因此在這段期間內若發現幼童出現骨炎、骨髓炎的症狀,如局部腫脹、肢體無力、步態不穩等,要儘快至小兒科進行診療,並告知醫師卡介苗接種的時間,以便醫師納入評估、準確確診及治療。此外,倘若不幸因接種卡介苗引起不良反應,衛生單位將會主動進行瞭解及協助,以孩子恢復健康為首要目的,並協助家屬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申請救濟,維護民眾權益。最後,疾管署再次呼籲,為保護幼童健康,並避免產生相關後遺症,仍應按時接種卡介苗,遠離結核病的威脅。

預防初發結核病 一歲前應接種卡介苗

預防初發結核病 一歲前應接種卡介苗#卡介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家小孩接種卡介苗了嗎?卡介苗是用於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結核,也可避免一些腦膜炎發生。接種卡介苗之目的是在人體尚未受到第一次自然感染前,先用疫苗造成人工感染,使人體免疫系統認識結核菌抗原,以避免有害的結核菌在初次自然感染時引發進行性初發性結核病,故最遲應在1歲之內完成卡介苗初次接種。目前卡介苗接種政策為,在各大醫院正常出生24小時後,體重2500公克以上之新生兒均可接種;早產兒可在體重達到標準後,經醫師檢查認為接種無虞時,給予接種。 還有1歲以內嬰兒,於出生未曾接種者,若未與結核病患者有親密接觸,可至各衛生所、醫療院所定期門診直接接種。 對於新生兒或1歲以內嬰兒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無任何痕跡,可做結核菌素測驗,反應陰性時再接種卡介苗1次。另外,1歲以上之和國小一年級學齡前兒童,如未接種卡介苗,經結核菌素測驗反應陰性者給予接種;反應陽性者可不必再接種卡介苗,但應轉介小兒科安排胸部Ⅹ光檢查及臨床評估,並追蹤傳染源,針對共同居住之13歲以上家屬照胸部X光檢查,未滿13歲家屬除了進行胸部X光檢查外,需一併進行結核菌素測驗及臨床評估。 

影音/卡介苗效力低? 結核患者增

影音/卡介苗效力低? 結核患者增#卡介苗

走進校園、戴起口罩,今年10月,台北世新大學爆發肺結核群聚感染事件,有8人確定感染,為避免疫情擴大,學生們都做好自我防範。國家衛生研究院所長蘇益仁就指出,台灣肺結核病患不斷增加,恐怕跟卡介苗疫苗效果下降有關係,對此,疾管局回應強調,目前全世界都還在研究更有效的疫苗。國家衛生研究院所長蘇益仁表示,台灣結核發病人數雖然下降,但每年新增加的人數還是多達1萬3千例,而且根據最新調查研究發現,結核病患不斷增加,和現有施打的卡介疫苗對抑制結核菌種效用下降有關。蘇益仁指出,北京現代型的結核菌株毒性強、抗藥性高,注射過卡介苗的30歲以下結核患者,有85%是感染這一型菌株;政府如不改變現今疫苗政策,可能會有愈來愈多年輕人罹患結核病。對此,疾管局表示,卡介苗對預防孩童感染結核性腦膜炎的效果極佳,過去這幾年,只發生過零星的1到2例,就是家長沒帶小孩打卡介苗才罹病。疾管局也說,目前全世界都還在找尋最佳預防結核菌的方法,包括研發出更有效的疫苗。

新型結核病逃過卡介苗 30歲以下需注意

新型結核病逃過卡介苗 30歲以下需注意#卡介苗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蘇益仁昨表示,台灣每年新增結核病多達一萬三千個病例,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結核病患之所以不斷增加,是因為現有卡介疫苗抑制結核菌種效果變差。蘇益仁指出,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結核菌中毒性最強的「現代北京型」菌種,已成功逃過卡介苗,成為台灣30歲以下民眾結核病主要致病菌。(圖片為接種卡介苗後皮膚的情形,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Isaac Wong。)根據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的感控雜誌表示,現代北京型(modern strain)可能在抗藥性及傳播上較佔優勢,且卡介苗預防接種(BCG vaccine)的保護力較有限,現代北京型的廣泛發生,將可能是結核病防治的一大挑戰。蘇益仁指出,根據最新研究,台灣50歲以上結核病患,約3成是北京現代型病菌株,其他7成則平均分布在「老北京型」等五型結核菌中。但曾注射過卡介苗的患者,有高達八成五都是感染現代北京型。根據2006的《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Sublineag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eijing Genotype》論文指出,雖然目前老北京型的結核菌種類比較多,但是現代北京型的結核菌也正在快速變異當中,而且抗藥性也逐漸地增加,而且原本老北京型的結核病多在東亞、南非與歐亞大陸北邊等地流行,但是現代北京型的結核病卻有可能在全世界流行,所以需要特別注意。

結核病死亡率下降?恐還有努力空間

結核病死亡率下降?恐還有努力空間#卡介苗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蘇益仁說,台灣每年新增結核病多達一萬三千個病例,根據研究發現,結核病患之所以不斷增加,是因為現有卡介疫苗抑制結核菌種效果變差。疾病管制局指出,我國結核病疫情控制成效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新加坡,排名第三。比南韓、香港均略好,但仍有待大家持續努力。疾管局表示,在全國醫療衛生人員、民眾與政府共同的努力下,我國近五年結核病死亡率下降達32.8%,每年發病人數也從一萬六千多人下降至一萬三千多人;在臨床上並未發現不同型的結核菌株有治療上困難度的差異,一般結核病病人接受政府的都治治療關懷服務,以及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人接受政府指定醫療團隊的整體照護及進階都治關懷,都有很好的治療成效。新生兒全面接種卡介苗,最主要是要有效預防致死率和神經學後遺症非常高的結核性腦膜炎,我國一歲以下嬰幼兒的卡介苗接種率雖然已達97%,但是近年仍有因家長未讓新生兒接種卡介苗,而發生結核性腦炎的零星病例。依據疾管局的監測資料顯示,沒有接種卡介苗得到結核性腦膜炎的機會,是有接種卡介苗者的16倍以上,在我國目前結核病疫情處於中度疾病負擔狀況下,新生兒接種卡介苗仍有其必要性。疾管局表示,雖然全球專家正努力發展研製出更好的結核病疫苗,但在更好疫苗問世之前,我國現階段最重的結核病防治政策為:(一)推動都治計畫和多重抗藥性醫療照護,提供高品質醫療照護管理,阻絕傳染鏈。(二)進行結核病接觸者追蹤,以早期發現病人,阻斷社區傳播路徑。(三)對於年輕且有高發病風險的接觸者,提供結核菌潛伏感染檢查及投藥治療,以減低發病風險及後續傳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