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弛導致胃食道逆流 輕忽恐致食道癌

鬆弛導致胃食道逆流 輕忽恐致食道癌

2019/9/30(2022/3/15 8:31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依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4個人就有1位胃食道逆流患者,臨床上也發現,幾乎全年齡都可發現案例。一名16歲陳姓少年因經常胸悶、喉頭異物感,常感身體不適,甚至無法好好睡覺、無法專心準備學業,誤以為是心臟疾病,至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就醫,經詳細檢查後轉診至胃腸肝膽科,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所導致。

當胃的內容物(胃酸、食物、膽汁等)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稱為胃食道逆流。目前可用藥物、及改變生活方式,進一步控制病情。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包含: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喉頭異物感、喉頭與口腔感覺酸酸的、胸悶等;非典型症狀則包含:胸痛、乾咳,甚至可能以氣喘來表現。若忽視胃食道逆流,任由食道黏膜經歷反覆破壞與修復的過程,時間一久則會增加罹患巴瑞氏食道癌的機率,不可不慎。

胃食道逆流併發症

  • 食道腺癌:胃酸破壞食道上皮細胞,食道黏膜產生變異。
  • 巴瑞氏食道癌:食道黏膜細胞變化,是一種癌前狀態。
  • 食道炎、食道潰瘍:食道黏膜受刺激而發炎。
  • 咽喉逆流:當酸從胃進入喉嚨,聲音變得沙啞。 
  • 食道狹窄:由於慢性疤痕而縮小食道。
  • 吞嚥困難:由於狹窄而產生。
  • 吸入性肺炎:當酸從胃進入呼吸通道。
  • 氣喘:胃部內容物常態性反流,可能進入肺部、刺激呼吸道,出現發炎、咳嗽等氣喘典型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除了「胃酸過多」的情況外,重點還是必須放在「逆流」的情況,因此需考量是否食道括約肌或橫膈肌太鬆、胃內壓力大(如:病人較肥胖)、胃排空能力不佳(如:消化不良)或神經敏感等因子。以神經敏感來說,在胃中胃酸一日會濺起、逆流約數十次,健康的食道並不會因此受到傷害,但若是敏感性食道,食道黏膜就可能因此被破壞,造成不適感。

吞胃藥抑制胃酸 並無法徹底改善胃食道逆流
萬一胃食道逆流突然發作時,可以先嚼「無糖口香糖」,促進口水分泌、中和胃酸,或喝少量低脂牛奶緩解不適。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林峰年主治醫師表示,大多數人可能常被廣告誤導,以為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僅來自胃酸過多,吞顆胃藥抑制胃酸就好,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有時依賴成藥可能更容易讓症狀反覆出現。

林峰年醫師提醒,胃食道逆流雖可透過藥物治療,但仍必須從生活習慣著手,除了必須緩解生活壓力源、避免暴飲暴食、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禁酒及戒煙、避開如咖啡、甜食、油炸食物與奶油等刺激性飲食之外,餐後更要避免立即平躺,以免造成胃內壓力過大。同時也建議要避開會刺激胃酸分泌,或減少食道下括約肌張力的藥物,例如:部分治療氣喘(Beta-agonist、茶鹼類、類固醇等)、高血壓(Nitrates, 離子阻斷劑)、抗乙烯膽鹼類的藥物。,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也應積極就醫了解成因,以避免錯誤依賴成藥而喪失正確對症下藥的機會。

治療胃食道逆流方式,包含第一線的藥物治療,例如制酸劑、H2受體阻抗劑、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胃腸蠕動促進劑等。如果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醫生也可能採行「腹腔鏡胃底折疊術 (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治療,將患者部分的胃與食道下端縫合,增加下食道括約肌的阻力,避免胃部內容物反流。若一星期胃酸逆流的次數超過2次,或有吞嚥困難、疼痛,持續噁心的症狀,要找醫師診治檢查並用藥物治療,別自行購買成藥。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