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滯留海外 愛滋友善體系跨海送藥
U=U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
衛福部桃園醫院教研部鄭舒倖主任表示,HIV感染者不等於愛滋病患,一般人常把HIV、愛滋混淆,愛滋是在感染HIV病毒後,沒有加以控制,病毒導致全身免疫不全,才稱愛滋病。如果HIV感染早期加以控制,一輩子都不會進展為愛滋病。隨著治療方式突破,即使已發病成為愛滋病患,也有機會恢復成為單純感染者的身分。近年包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內,大量臨床證據確立「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U=U),是具有科學實證的,可以透過有效控制HIV病毒的傳播,減少許多HIV感染者面臨的不平對待。
U=U對於感染者的意義極為重要,露德協會秘書主任藍元亨指出,這代表感染者在穩定服藥及定期篩檢下,已經測不到病毒量,不僅性行為沒有傳染風險,甚至可以生下健康寶寶。希望透過U=U治療共識,減低社會對感染者的恐懼,唯有消弭標籤與污名,才能讓更多具有感染風險者出來接受篩檢,也讓感染者有信心持續接受治療與追蹤,不再貶低自己。
防疫模範生 台灣達「88-92-95」防治目標
為在2030年達到「零感染」、「零死亡」與「零歧視」的目標,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提出90-90-90計畫,在2020年達到90%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感染者可以接受適當治療、90%接受治療的感染者成功抑制病毒量。
台灣愛滋防治成效目前已達88-92-95,但也代表還有12%感染者未知自身感染狀態。鄭舒倖主任指出,大多數患者害怕個資曝光、親友異樣眼光,甚至就醫被不友善對待。民眾對愛滋認知有落差,甚至認為透過肢體接觸或是唾液就可能會傳染,不僅形成對愛滋不友善的環境,更可能導致已感染但未確診就醫,而成為防疫破口。
藝人坤達受邀請擔任U愛大使為HIV感染者發聲,他表示,有超過3成感染者主動告知親人後,遭家人疏遠或失去朋友,「要消除偏見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