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積極介入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延緩洗腎
半年內應控制糖化血色素在7%以下
由於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控制不佳,是造成腎臟病變的主因之一,因此醫學界對糖尿病患者的照護上,不管是在血糖控制與用藥都予以積極治療。
以評估血糖穩定度的糖化血色素來說,正常人指數大多在6%以下,糖尿病患者控制不佳甚至會到10%。目前治療目標均希望半年內能控制在7%以下,對於預防併發症的發生較有作用。
為何糖尿病控制不佳會造成腎臟病變?主要原因就是血液糖分太高,血液中蛋白質就很像泡在糖水中(糖化蛋白),對於腎臟過濾膜即造成傷害,因此慢慢尿液就會有蛋白出現(尿蛋白),這表示腎臟已經開始病變,若血糖持續沒控制好,狀況就會越來越差。
血壓控制也是關鍵
因此在照護治療上,血糖、血壓、血脂控制是重點,血糖的指標是7%以下為目標、血壓則需控制在130/80 mmHg 的範圍,鄭集鴻醫師提醒,血壓過高也會造成腎臟過濾膜的傷害,因此血壓控制也相當關鍵。另一方面,飲食也是重點,糖尿病患者務必遵循營養師所提出的蛋白量等控制,日常作息也要正常。
鄭集鴻醫師說明,低蛋白飲食對於延緩腎功能惡化是一個重點,但兼具營養補充也是必須取得的平衡點,因此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相當重要,能夠提供身體足夠的必須胺基酸,讓患者能以極低蛋白質的營養攝取程度來降低腎臟壓力,對於預防腎病變很有效益。
地方診所積極扮演腎病防治引導角色
鄭集鴻醫師表示,儘管健保在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治療上,是在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腎衰竭期)才進行補助,但若狀況允許,會建議病患慢性腎臟病第三期(微白蛋白尿期)就開始執行,對於延緩洗腎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他也特別提醒,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缺一不可,併行治療才能有保護腎功能的效果。
慢性腎臟病人在治療效果上,與遵從醫囑程度息息相關,因此與民眾緊密度更強的診所角色也相對重要。鄭集鴻醫師建議,診所醫事人員應多強化腎病防治的概念,除幫病人提早做篩檢,提早介入治療外,也應傳達正確治療的訊息。有些慢性腎臟病的年長者會花不少錢買保健食品,但如果能替代儘早補充酮酸胺基酸,在治療方向上也會比較精準。
鄭集鴻醫師也提醒,目前疫情嚴峻,慢性腎臟病不太需要到大醫院做複雜的檢查,建議在地方診所持續進行治療,也是比較安心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