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易得癌?醫:沒搞懂「4大迷思」恐看錯病

胃食道逆流易得癌?醫:沒搞懂「4大迷思」恐看錯病

2021/12/29(2022/3/15 3:4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一位54歲女性長期有食物逆流,合併吞嚥困難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但照過胃鏡,賁門沒有發炎也沒有鬆弛,錯被當作胃食道逆流治療,因此效果不佳;直到透過食道壓力檢查,才發現是罹患「食道弛緩不能症」,食道蠕動功能喪失導致食物堆積於食道而倒流,與胃酸逆流無關。

另一64歲女性被胃食道逆流症狀困擾已長達10年,晚上睡覺時一躺平,胃酸就逆流上來,難以入睡,半夜也常被自己胃酸逆流沖到喉嚨而驚醒,影響睡眠品質。雖在胃腸科安排多次胃鏡檢查,亦開立被稱作「胃食道逆流特效藥」的質子幫浦抑制劑,服藥效果仍不佳。後來透過國際標準胃食道逆流檢測,才找到病患嚴重胃食道逆流的病因並施以手術,終於解決病患多年困擾。

吃藥就會好?胃食道逆流常見「4大迷思」
胃食道逆流依病因不同,可能出現常見的典型症狀和非典型症狀,但由於民眾或醫師對病症的不了解,恐掛錯科延誤治療。胃食道逆流常有以下「4大迷思」,有請醫師一一來解答:

1. 胃食道逆流症狀是胃酸逆流?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指出,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除了常見的胃酸逆流、火燒心、嘴巴有酸氣等,其實還有其他非典型症狀,如:胸痛、喉頭卡卡、吞嚥困難、慢性咳嗽、氣喘、逆流性牙侵蝕、聲音沙啞等,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所誘發。建議有以上症狀的民眾多加留意平常的生活作息調整,若至耳鼻喉科、胸腔科查不出病因,就要盡快至腸胃科看診。

2. 胃食道逆流做胃鏡治療就有效?
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表示,雖然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主要檢查方式是胃鏡檢查,但此種檢查方式僅能檢測出20%左右的患者胃部有局部紅腫發炎,其他逾7成胃部賁門未發炎、食道蠕動功能正常的患者,只能達到症狀排除效果,若想找出正確病因,需要進一步做精準診斷治療。

此外,有些病患會自行買藥服用抑制胃發炎,不僅危險,也容易造成進行胃鏡檢查時找不出病因,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3. 胃食道逆流吃成藥就會好?
陳健麟進一步解釋,依照病症光譜來說,誘發胃食道逆流的2大主因為「胃酸暴露」和「食道敏感」。前者是因胃酸分泌過多所影響,由醫師開立質子幫浦抑制劑,僅需服藥就可有效改善;然而後者常見的功能性胃灼熱症狀,屬於天生食道較敏感、與大腦中樞調節有關,應使用其他神經調節治療方法。透過以上兩者也說明,僅用胃鏡治療,可即時掌握正確病因的效果相當有限。

延伸閱讀:7成胃酸逆流「只用胃鏡查嘸」!拖久恐成「食道化生」

4. 胃食道逆流容易得食道癌?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分享,胃食道逆流病患男女比為1:2,顯示較好發於女性,這是由於女性對於情緒、壓力等刺激反應較為明顯。而根據統計,罹患食道癌的男女比約為9:1,男性足足比女性高出9倍,主因是男性較多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等生活習慣不佳所導致。

王彥博提醒,雖然胃食道逆流的確有機會轉變成「食道化生」、「腸化生」,成為早期食道癌、胃癌風險;但比起基因遺傳的細胞病變來說,長期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才是主因,呼籲有胃食道逆流的病患不必過度擔憂。

盧俊良總結,目前國際推出標準的胃食道逆流診斷: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HRM)、24小時食道阻抗併酸鹼度檢測(MII-pH)、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Bravo)等已行之有年,能正確檢測出病患的發病位置和原因。但目前台灣的治療方式仍常存在以上4大迷思,甚至多停留在胃鏡檢查,呼籲醫師除了調整病患生理作息外,在選擇治療決策時也應參照國際標準、落實精準醫療診斷,才能使對應的治療,真正達到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的成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