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親餵的「嬰兒主導式瓶餵」減少乳頭混淆,讓寶寶用最舒服的步調喝奶

最接近親餵的「嬰兒主導式瓶餵」減少乳頭混淆,讓寶寶用最舒服的步調喝奶

2022/1/17

文/李柔萱 採訪諮詢/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楊佩瑜

和大人用餐一樣,寶寶喝奶也講究「氣氛」!傳統常見的瓶餵方式如同戰鬥餐,即便沒有主動吸吮,奶水還是源源不絕地進入口中,容易使進食成為壓力來源,而「嬰兒主導式瓶餵」則以寶寶需求為主,尊重他們進食的意願與節奏,只要掌握幾項技巧,就能讓寶寶舒服地享受進食過程。

親餵與瓶餵的寶寶喝奶時,即便看起來都是吸吮的動作,但因為奶水從媽咪乳房與奶瓶奶嘴流出的狀態、流速都不同,因此,使用到的口腔肌肉群也不完全相同。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楊佩瑜提到,寶寶喝奶的同時,也是在訓練吸吮和吞嚥的能力,在一次次摸索與練習中,促進口腔、舌頭肌肉發展。
 

嬰兒主導式瓶餵.以更貼近自然的方式進食
傳統瓶餵習慣讓寶寶採躺姿,奶瓶以接近直立的角度餵食,寶寶幾乎不用費力吸吮,奶水即會自動流出。本身吸吮能力較弱,或進食速度偏慢的寶寶,相當於被動接受進到口中的奶水,無助於增進吸吮和吞嚥能力協調,且容易感受到壓力。若寶寶長期採此種瓶餵方式,將可能影響未來咀嚼固體食物、語言構音能力,以及牙齒、上下顎、鼻咽部位發展。

為了不讓寶寶因瓶餵而養成不正確的口腔學習經驗,有越來越多專業醫療人員,倡導「嬰兒主導式瓶餵」,希望儘量模擬親餵,讓寶寶以更貼近自然的方式進食。

瓶餵準備.觀察寶寶釋放的飢餓訊號
嬰兒主導式瓶餵的重點,在於尊重嬰兒進食的主動性,也就是由寶寶決定進食的意願、時間、以什麼樣的節奏吃每一餐。爸媽的第一步,需學會看懂寶寶的三階段飢餓訊號,掌握適當的餵奶時機。

第一階段.嘗試尋乳
當寶寶出現舔嘴唇、嘴巴微張或轉頭尋乳的動作,都可視為寶寶飢餓的第一階段表現,此時爸媽就能準備泡奶、溫奶。

第二階段.出現較大幅度動作
到了第二階段,寶寶會開始伸懶腰、手腳蹬直、扭動,雙手摸著嘴巴,甚至轉頭咬自己的手,這時能感受到寶寶已經有點躁動,暗示自己快要無法等待。

第三階段.激烈情緒和動作
若寶寶已哭到滿面通紅,或哭到抓自己的臉,這時最好先安撫寶寶情緒再餵奶,楊佩瑜治療師提醒,爸媽應避免等到這時才準備餵食,否則寶寶可能因過度飢餓,一下喝得太急、太猛,也容易嗆奶,平時採親餵的寶寶,也沒有耐心等待奶陣。
 


嬰兒主導式瓶餵怎麼做?
相較傳統瓶餵法,採嬰兒主導式瓶餵時,寶寶會呈現較直立的姿勢,看起來像坐在大人的腿上,由大人輕輕托住寶寶的肩頸,奶水液面儘量與地面平行,直到奶瓶快見底,再稍微傾斜即可。楊佩瑜治療師提到,許多爸媽都擔心奶瓶放平,寶寶會不會吸進空氣?其實毋須太過擔心,因為奶水出口位於奶嘴正中央,即便液面呈現水平角度,就口處仍充滿奶水。

用此種拿法,寶寶不但能自行決定每一口奶量,喝累時也能休息一下、調節呼吸,慢慢處理口中的奶水。餵奶過程中,家長也應多加觀察孩子的行為,若有扭動、不舒服的反應,可能是因奶水流速過快,可藉由調整奶瓶角度與奶嘴口徑來改善。

此外,有時寶寶喝到一半停下來,爸媽也別急著催促、轉動奶瓶,試著給他們多一些時間與空間,調整好狀態再重新開始。

到了後期,寶寶嘴巴已鬆開,且重新給予奶瓶時也未出現吸食欲望,或把頭轉開,表現抗拒的話,就是寶寶在說:「我已經吃夠了!」
 


早產兒也能使用嬰兒式主導瓶餵嗎?

早產兒出生時,多處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呼吸與吸吞的能力也不太協調,餵奶時還需特別留意寶寶喝奶時可能忘記呼吸的狀況,因為如此,早產寶寶其實更適合採嬰兒主導式瓶餵,只是需再額外針對較不足的部分給予補強,以輔助口腔肌肉用力。

視孩子需求更換奶瓶奶嘴
許多奶瓶奶嘴的包裝,皆有標示適用年齡,爸媽是否該隨著孩子長大,而更換較大尺寸的奶瓶奶嘴?楊佩瑜物理治療師表示,年齡並非判斷準則,而是應觀察孩子是否能夠舒舒服服地處理口中的奶水。

若孩子吃的奶量變多,且看起來吸食得有些費力,那麼,也許能考慮更換較大孔洞的奶瓶奶嘴,但更換初期,也別忘了確保寶寶吃得順暢。無論使用何種尺寸的奶瓶奶嘴,最重要的仍是採用正確餵食方式。

另外,許多爸媽基於安全性考量,擔心奶瓶含有塑化劑、雙酚A等有害物質,傾向選擇玻璃奶瓶,但以寶寶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孩子月齡增長,開始能參與進食動作時,在部分場合或餐別,不妨以材質安全的輕便塑膠奶瓶替代,便於孩子練習自行用雙手扶著奶瓶,不慎掉落也較不易發生危險。
 


瓶餵後乳頭混淆解方
所謂「乳頭混淆」,指的是寶寶在接觸奶嘴後,無法明確區分乳頭與奶嘴的吸食方式,而導致寶寶傾向吸食奶瓶,不再願意或不知該如何吸吮媽咪的乳房。楊佩瑜治療師表示,當寶寶還未建立好親餵模式,同時又使用了不正確的瓶餵方法,寶寶自然選擇較輕鬆的方式進食,便容易導致乳頭混淆。

當媽媽無法餐餐親餵,尤其是職業媽咪返回職場後,白天不得不改以瓶餵來餵食,但又希望能保留親餵的方式,楊佩瑜治療師建議,在親餵與瓶餵間轉換的媽咪,與寶寶在一起時儘量採取親餵,遇到尚未熟悉親餵,或孩子不在身邊等,需瓶餵的情況下,仍建議用接近親餵的嬰兒主導式瓶餵法為佳。

另一方面,最好由媽媽以外的人來執行瓶餵,因為寶寶能藉由氣味、抱起來的感覺認得媽媽,若將親餵與瓶餵的執行者分開,久而久之,寶寶便能了解和媽媽在一起時用親餵;其他照顧者則是使用瓶餵。

瓶餵轉親餵.親子都需適應期
想從瓶餵轉親餵的媽咪,千萬不能操之過急,給自己與寶寶一些時間,楊佩瑜治療師建議,可從肌膚接觸開始,找到一個令自己安心的空間,媽媽裸著上身、寶寶也儘量只穿著尿布,如同剛出生的嬰兒趴在媽媽胸前,進行較長時間肌膚接觸,若寶寶開始出現吸吮欲望,就能讓他在乳房附近尋找、嘗試,即便沒有一次成功吸到乳汁,也不需要氣餒,多試幾次,讓寶寶習慣尋乳、等待奶陣的過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