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塞奶‧職場媽咪不憋奶
文‧整理/洪郁鈞 採訪諮詢/陳俊明中醫師診所中醫師暨好孕工作室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陳攸旻
從乳房脹奶、乳房腫脹,最後演變為乳腺管阻塞或乳腺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若媽媽能在脹奶時,有效移出奶水,就能預防乳腺管阻塞或乳腺炎的發生。
不拘泥「定時定量」
以剛復職的媽媽來說,身邊沒有寶寶隨時提供吸吮,要兼顧維持奶量並且避免乳腺阻塞,就建議若在集乳時間到之前,乳房出現腫脹感時,徒手擠出少許奶水直至乳房舒適為止。陳攸旻中醫師強調,為了舒緩乳房腫脹預防阻塞及發炎,無須拘泥於「定時定量」,即使只有3至5分鐘也好,只要擠至乳房感覺舒服即可。
如同有尿意時就解尿,媽媽們儘可能不要憋奶,假使寶寶是少量多餐型的,媽媽若固守定時定量的擠奶模式,基於FIL物質的供需平衡特性及保護機制,比較容易讓身體錯過及時移出奶水的提示,反而可能使泌乳量越來越少。
追奶,擠奶次數比時間更重要
不少媽媽回到職場後,會感受到奶量供不應求,當母嬰分離時,哺乳的身體無法依需求餵食,且受到工作中集乳的各種時間和空間限制,加上壓力使然,泌乳量難以隨著寶寶的食量而自然調節,這時可利用增加擠奶次數來達到追奶的目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子女未滿2歲,須受僱者持續哺(集)乳者,除規定之休息時間外,雇主每日應給哺乳或集乳時間60分鐘(延長工時超過1小時,須額外增加30分鐘),若情況允許,建議規劃成每日3至4次(每次15至20分鐘),會比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更能確保充沛奶量。在誘發噴乳反射(奶陣)時,奶水流速快使得集乳的效率較高,待流速降低時即可收工,由於奶水永無排空之時,掌握少量多次的策略,一週左右就能增加泌乳量。
7至10日內可消失的乳房硬塊無礙
然而,除了把握及時移出奶水的原則確保乳腺通暢外,下列情況的發生也可能造成乳腺阻塞:
1) 哺乳次數減少:寶寶喝奶需求減少(突然睡過夜、大小餐),或媽媽因為過於疲勞減少哺餵次數。
2) 寶寶含乳姿勢不良,或總是固定相同的餵奶姿勢。
3) 物理性壓迫:胸罩及上衣太緊、背包太重,睡覺時壓迫到乳腺,肩背部肌肉緊繃僵硬。
4) 乳房組織受傷:乳房遭到撞擊。
5) 飲食因素:攝取使個人體質較易發奶的食物。
緩解乳腺管阻塞(硬塊),建議可讓寶寶下巴對準硬塊位置、調整姿勢吸吮,使硬塊前端奶水移出後,再逐漸舒緩後方的奶水淤積。陳攸旻中醫師指出,哺乳期間,乳房難免會出現局部硬塊,隨著奶水持續移出,硬塊於2至3天內縮小,一般可在7至10天之內消失。
若是乳腺反覆阻塞,硬塊出現太頻繁,可檢視上述幾項原因,並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來改善。此外,硬塊若未隨著奶水移出而縮小,則可能是乳腺囊腫或是其他乳房疾患,建議尋找對哺乳友善的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並評估持續哺乳的可行性。
寶寶下巴對準硬塊位置,緩解乳房硬塊哺乳姿勢示範線上看:https://m.youtube.com/watch?v=ME1E_LFLDpc
※原文刊載於2017年0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6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