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腸病毒高峰期報到

小心!腸病毒高峰期報到

2013/6/6(2022/4/19 11:22更新)

(採訪諮詢/榮新診所丁綺文副院長) 
(部分照片提供/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炎炎夏季來臨,也是腸病毒疫情拉警報的時候!小兒科醫師指出,腸病毒流行年年都會發生,主角卻「換人做做看」,今年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多數會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引發重症的風險,家長不可輕忽。每年春夏交替之際,氣溫開始逐漸升高,大家才剛因為流感降溫鬆了一口氣,很快地腸病毒又開始拉警報,令家有幼兒的家長膽戰心驚!

那一年,腸病毒71型大流行
榮新診所丁綺文副院長指出,腸病毒在台灣流傳許久,但始終默默無聞。它之所以能攻占媒體版面引起廣泛注意,始於15年前,西元1998年的夏天,當時腸病毒71型突然爆發大流行,總共造成405名重症病例,其中78名死亡,推估約有150萬人因感染腸病毒而就醫。嚴峻的疫情使家長有如驚弓之鳥,原本應該最熱鬧的游泳池門可羅雀,許多熱門的兒童夏令營也被迫取消,甚至有人因為太過憂慮,選擇帶著孩子遠赴國外避難。自那時起,家長、幼托機構聞「腸病毒」色變,因為它沒有疫苗可預防,也沒有特效藥好對治,而且傳染力十分強大,常常會形成大流行。

今年多見克沙奇A型腸病毒
丁綺文醫師指出,腸病毒流行年年都會發生,主角卻是「換人做做看」。依疾管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急診的腸病毒病例比率高於流行閾值且持續上升中,代表已進入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

今年(2013)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其中半數為克沙奇A6型,該型病毒主要會造成咽峽炎的症狀,長出的水泡也會比較大,導致重症的比例雖不如腸病毒71型,多數會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引發重症的風險,因此家長不可輕忽。

衛生署還提醒大家注意,今年的克沙奇A6腸病毒似乎發生突變,導致皮膚的症狀較嚴重。有部分病童感染後除典型的手足口水泡外,臉部、身體軀幹也會長出水泡,而且因為水泡較大,容易被誤診為水痘。病毒還可能會侵犯指甲,導致指甲脫落,所幸病癒後指甲會長回來,家長不用太擔心。

防疫前先認識腸病毒
腸病毒真的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嗎?丁綺文醫師認為,只要正確防疫,保持警覺,腸病毒並不是特別可怕的病,家長無需過度恐慌。

腸病毒是一個龐大家族
丁綺文醫師表示,腸病毒是一種濾過性病毒的統稱,家族成員龐大,總共有六十多種病毒,如容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以及今年社區中較流行的克沙奇A型病毒,都屬於腸病毒的一種。這些病毒有個共同特徵是在腸道中繁殖,但引起的症狀多為咽峽炎、手足口病,並非以腸胃炎來表現。

因此,若寶寶罹患某種腸病毒,對於這種病毒可擁有5~7年的免疫力,但對其他的腸病毒,寶寶是無法免疫的,所以小兒科醫師會告訴家長:「即使寶寶得病,好了之後還是可能會被傳染『腸病毒』」。

台灣腸病毒的流行高峰時期
丁綺文醫師指出,台灣地區處於亞熱帶,因此每年都有腸病毒感染發生,其流行曲線呈兩個波段,第一波以4月至6月為高峰,第二波在9至10月。當每年氣溫開始升高時,腸病毒就開始蠢蠢欲動,因此主要疫情仍以4月至6月這波為主。直到7、8月放暑假,學童從密集的學校疏散,疫情會稍微平息,直到9月開學,又會出現第二個幅度較小的流行高峰。

腸病毒的常見症狀及治療
腸病毒的潛伏期約3~5天,初期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因此連小兒科醫師都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確診,常見的典型症狀會在口腔、咽峽、手掌、腳掌出現水泡,因此俗稱手足口症,這也是小兒科醫師確診為腸病毒的根據之一。一般來說,輕症患者只要給予支持性療法即可,即讓寶寶多喝水、多休息、適當給予退燒藥(但不可用阿斯匹靈,也不應使用抗生素與類固醇),約5~7天左右就會自然痊癒。

腸病毒可能產生的併發症
腸病毒之所以讓人聞之色變,主要在於可能引發的重症,例如腸病毒家族中克沙奇B型會引起心肌炎,伊科病毒會引起新生兒敗血症,而腸病毒71型會引起腦幹腦炎。當發生重症時,寶寶可能會出現反覆發燒、嘔吐、嗜睡、不安、意識不清、活動力不佳、呼吸急促、抽搐等症狀,對於這些症狀,家長必須特別小心留意。

丁綺文醫師表示,所幸自1998年以來,台灣醫界已經累積了許多治療腸病毒重症兒童的經驗,目前醫院都會監測重症病童的心、肺、腦併發症,當患者小於5歲且併發急性腦炎或急性心肌炎、肺水腫等,會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結果而論,的確降低了重症病童的死亡率,這樣的發展或許可讓家長稍鬆一口氣。

感染後,為何病情大不同?
丁綺文醫師指出,雖然被傳染了腸病毒,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症狀,80%的腸病毒感染並不表現症狀,人體就直接產生抗體了,醫學上稱為「次臨床感染」或「不顯性感染」,尤其以成人較為常見。

即使出現症狀,多數的寶寶都是輕症,少數的寶寶才會轉成重症,會造成這種差異性結果,跟孩子本身的免疫力有關。另外,對家中的第二個患童要特別小心注意,因為他接受的病毒量較高,病情有可能會變得較嚴重。

原文刊載於2013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