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食慾差⋯中醫治「肋膜積水」補●●改善代謝

呼吸困難、食慾差⋯中醫治「肋膜積水」補●●改善代謝

2022/4/28
宋老太太是肝硬化的患者,看診時雖然肝指數控制在正常範圍,但是長時間的腹水、肋膜積水,也導致了心臟衰竭,雖然每天都持續用藥,但是利尿劑也已經排不出水分了,食慾極差、呼吸不順。雖然心臟、肝臟都有持續治療,但是因肋膜積水導致呼吸困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醫院胸腔內科抽積水,情況也不見好轉。

本篇文章目錄

什麼是肋膜積水?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我們的肺臟和胸腔壁之間有一個空間,叫做肋膜腔,平時存有約5~20毫升的肋膜液,具有潤滑、緩衝的作用,可以避免呼吸及活動時肺臟的磨損受傷。當肋膜腔內的液體累積量超過正常值,稱為肋膜積水(Pleural effusion)。

肋膜積水可以分為2大類,其中一類型是漏出性,是因為身體內有太多的水分滯留,例如心臟衰竭、腎衰竭和肝硬化等;另一類型是滲出性,主要是因為局部的發炎反應引起血管通透性的改變,包含肺癌、癌症轉移、感染性疾病或自體免疫疾病侵犯肺臟與肋膜。

肋膜積液的症狀與病人本身的肺功能、致病的原因、和積水量有關,可以是無症狀,在體檢或偶然發現,也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運動不耐、咳嗽、胸悶、胸痛等症狀。

肋膜積水因體內代謝功能不佳

中醫方面,肋膜積水是屬於中醫「飲」的範疇,尤其是「懸飲」和「支飲」類型。最早在中醫古籍《內經.素問.五常致大論篇第七十》提到「水飲內稽」。認為和水分的代謝有關。

到了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中,提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欬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區分出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種類型,並提出相關治療。

到了南宋名醫楊士瀛,他在所著的《仁齋直指方論》中進一步將「痰」與「飲」做了區分,更在先人脾胃論的基礎上,衍伸出了治療體內水分代謝的治療準則。

中醫治療肺、脾、腎氣化功能

治療方面,中醫認為「飲」和肺、脾、腎及三焦等臟腑的氣化功能失常,進而產生水液代謝障礙。清代醫書《世補齋醫全集》認為「飲」這種病理現象,主要在於陽氣不足,當陽氣不足時,陰氣即化水成病。中醫認為「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虛水泛為痰」,好好調理這三臟的氣,就能解決相關的水分代謝問題,不需要使用利尿劑,代謝異常的水分就可以自動排除。

蔡易昌說明,宋老太太就是這方面的寫照,她因為長期的肝硬化問題,肝病侮脾,導致脾土虛衰、中氣不足,加上心臟衰竭的病史,陽氣不足的情形就更加嚴重。這時利用補陽氣的大原則,水分代謝就可以慢慢恢復。

吃了2週的中藥之後,腹水、肋膜積水、呼吸喘促的情形大幅改善,這時除了繼續守方之外,又添加了調理肝硬化的藥材,整體病情更是飛快進步。宋老太太已經可以從依靠輪椅變成自己慢慢行走,她自己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自認真的改善很多。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坐落於台中市七期惠文完全中學旁的杏儒中醫專治腎臟病、骨髓炎、不孕症、糖尿病、骨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症,中西醫結合不似傳統中醫的五行艱澀難懂,又不同於醫學中心的問十句答一句,更易於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