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錯藥「越來越喘」恐致命!醫揭氣喘用藥「2大NG習慣」

用錯藥「越來越喘」恐致命!醫揭氣喘用藥「2大NG習慣」

2022/4/29(2022/7/6 9:51更新)
42歲謝先生是一名保險業務經理,由於長期氣喘控制不佳,擔憂若遇緊急狀況會影響到工作,常到不同醫療院所就診並要求醫師開立「緩解用吸入劑」,也在生活空間各處備有急救用藥,卻因逐漸養成氣喘一發作就依賴該藥物的習慣,長期下來,不僅急性發作時更嚴重,更有幾次嚇壞客戶與同事。

本篇文章目錄

依賴急性緩解用藥,急診風險增72%、死亡風險高逾9成

根據2021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研究發現,氣喘患者一年使用超過3支以上緩解用吸入劑,急診住院風險會增加72%,死亡風險更是高出9成1。然而台灣200萬氣喘人口中,就有近16%、等同於32萬氣喘患者過度依賴緩解用吸入劑,專家推估其中有逾3成患者,每年更使用超過3支。

為什麼多數氣喘患者,會養成依賴緩解用吸入劑的錯誤用藥習慣?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胸腔內科教授王鶴健與亞東醫院胸腔內科教授鄭世隆,共同提出最常見「氣喘用藥2大迷思」。

常見氣喘用藥2大NG習慣

迷思1. 症狀只要緩解就好:
氣喘患者常認為,每當有急性氣管收縮症狀,只要用​​屬於急救藥物的緩解型吸入劑及時擴張氣管紓解症狀即可,卻忽略氣喘其實是肺部的慢性發炎疾病,只是治標不治本。鄭世隆指出,若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容易導致發炎更易惡化,還容易將自己推入生命險境。

迷思2. 類固醇恐懼症:
王鶴健說,臨床上治療氣喘,「吸入型類固醇」扮演著用藥的主要角色,能夠穩定慢性發炎狀況,但多數民眾或患者往往未被教導正確用藥觀念,只想到類固醇用藥的副作用,因而不敢使用,轉為依賴緩解用吸入劑。

image

醫籲「吸入型類固醇」用藥,治氣喘最安全

其實,相對於全身性類固醇用藥,醫師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治療氣喘的劑量精準且少量,是最快速有成效的方式,且在用藥上對於成人、懷孕婦女,安全性高達9成。王鶴健呼籲患者不用擔心副作用影響,反而要積極並實際了解氣喘疾病機制、與醫師配合,就達到疾病的最佳控制。

據衛福部2021年統計,僅不到5成患者有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治療氣喘,用藥普及率及正確衛教觀念尚須持續推行。為避免氣喘患者不斷重複錯誤用藥習慣,社團法人台灣臨床藥學會榮譽理事長簡素玉強調,藥師如氣喘用藥的安全守門員,不僅能協助優化健保資源分配,也是串聯醫院、診所及社區藥局,攜手推廣氣喘用藥正確觀念的前線人員。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目前全台已有1864間基層診所加入照護氣喘照護行列,也建議患者遵從醫囑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對抗發炎,鞏固氣喘治療,維持日常保養才能真正達到氣喘控制。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