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洗腎者第2條命!2種「廔管」怎麼選?教你日常照護3+4招

宛如洗腎者第2條命!2種「廔管」怎麼選?教你日常照護3+4招

2022/6/30
當腎臟病患者進入到末期時,由於腎臟無法運作,因此須要有替代的方法來排出身體的廢物,目前主要的替代方式有兩種: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其中血液透析是將血液導到外部透析機器進行血液淨化;而腹膜透析則利用人體的腹膜作為半透膜,藉由進入肚子的透析液將身體過多的水分及代謝廢物進行移除。

本篇文章目錄

其中血液透析的方式,由於需要有一個與外界聯繫的管道,因此會需要手術在體內建立血管,而透析血管因來源不同,可以分成自體動靜脈瘻管以及人工動靜脈瘻管,這兩種到底有何差別?照顧上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看看!

image
洗腎原理示意圖

為何需要透析血管?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線,由於一般人皮膚表層的靜脈血流管過小,流量不足,須進行手術建立夠大的管道,才能達洗腎時每分鐘至少 200cc 的血流量,目前建立管道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移植自體動靜脈的血管,另外一種則是利用人工血管的方式,一般來說,會以自體血管做第一選擇,除非血管狀況不佳,才會選擇使用人工血管的方式。

什麼是自體動靜脈婁管(AVF)?

透過手術方式,將手部合適的動脈跟靜脈縫合起來,但由於靜脈相對於動脈來說,血管壁較薄,手術需要一至四個月的時間養成,才能成熟提供長期透析穿刺之用。一般為了避免影響日常生活,手術位置首選位置是非慣用手進行手術,血管選擇部分首選橈動脈接頭靜脈,其次是肱動脈接頭靜脈。

自體動靜脈廔管的優點是可提供長期使用,根據相關文獻,手術後一年的暢通率56~80.3%,但缺點是需要花時間讓血管成熟,並且也有部分病人廔管無法成熟至可供長期透析穿刺之用。

image
自體動靜脈廔管與人工血管廔管示意圖

什麼是人工洗腎廔管(AVG)?

相對於自體動靜脈廔管利用手術將動靜脈縫合在一起的方式,人工血管則採用人造的管路來串接動靜脈。相較於自體廔管需要成熟時間,人工血管不用等到靜脈擴大,可以直接扎針進行血液透析,但是人工血管較易發生阻塞,且感染等問題的機會較高。

image
自體動靜脈廔管跟人工洗腎廔管比較表

如何促進瘻管的功能?

洗腎病人都會非常擔心廔管的狀況,因為這就像他們的第二條生命線一樣,這邊教大家幾點可以做的活動,來促進廔管功能。

(1)握球運動

  • 運動前請先詢問過專業醫療人員。
  • 主要針對自體動靜脈廔管的手術病人。
  • 握球方式:若傷口情況穩定,可用手握壓軟式網球,每次3至5秒後放鬆,每次做15分鐘,每天作3~4次以增進瘻管的血流。
  • 手術24小時後,若無太大問題,即可開始進行運動。
  • 術後1週後,可以於運動的同時,同時於上臂處加壓1至2分鐘後鬆開。
  • 可增加血流,有助於自體廔管成熟脹大。 

(2)熱敷

  • 當術後傷口完全癒合並拆線後,即可開始進行熱敷,又或是進行穿刺的24小時後,確認沒有出血時也可進行。
  • 可以使用毛巾沾溫熱水的方式。
  • 溫度約 40℃左右,一次15分,每天3次。 

(3)按摩血管

  • 可以於熱敷完成後進行按摩。
  • 塗抹一些凡士林、乳液或潤滑油在血管上方
  • 按摩方式:運用大姆指加壓,一圈圈環狀按摩的方法,朝向心臟的方向推揉血管,重複操作15分鐘,每天3次。

洗腎用血管的日常照護

除了上述幾項活動外,廔管的日常照護也不可少,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做出處置,都有助於維持廔管的功能正常。

  1. 定期檢查:每天檢查並用手感覺廔管傷口處,是否有感受到血流、不正常的腫脹或肢體顏色改變等等狀況。
  2. 日常保護:瘻管手臂勿戴手錶、勿穿太緊衣物、勿提重物、勿壓迫、勿當枕頭、避免抽血、避免注射、避免量血壓,避免尖銳物碰撞,血管太粗時適當使用護腕套或彈繃保護。
  3. 預防感染: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穿刺前需洗手,保持瘻管部位清潔乾躁,避免摳、抓,以防破皮感染。若洗腎後如造成皮下血腫,應於24小時內進行冰敷,24小時後再進行熱敷。
  4.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勿吸煙,生活環境周圍保持整潔,以減少感染之機會;洗澡時,不可用太熱的水;建議使用中性肥皂或沐浴乳,洗後可塗中、油性乳液滋潤皮膚以免造成皮膚癢,當症狀無法改善時,應告知醫護人員,再由醫師評估治療方式。

(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洗腎廔管如何選擇?自體與人工優缺點比較跟照顧上要點

  1. 台灣腎臟醫學會,台灣血液透析診療指引
  2. 烏日林新醫院,動靜脈瘻管的照護
  3. 亞東紀念醫院,洗腎用動靜脈廔管手術說明

家天使為全台最大之照顧媒合平台,讓有照顧需求的家屬與專業的照顧服務員可以互相媒合,透過事前溝通、挑選人員、合約保障、服務紀錄回報、評價回饋與專業客服,讓家屬可以安心託付。此外,透過AI智慧照顧、遠距生理量測及IOT設備的導入,並成立公費居家長照單位,進一步提升照顧品質與服務量能,期望科技結合照顧,解決台灣照顧產業難題。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