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不夠、儲蓄燒光⋯專家揭癌友困境:籲政府推動「4做法」解套
癌友困境:保險不夠、儲蓄用光⋯
48歲的肺癌第三期病人可樂(化名)先生,為了盡快接受治療,選擇自費使用新藥,一年治療下來花費300多萬,是用商業保險來支付,但他坦言,一年保費需繳十幾萬,才讓他有自費用藥的底氣。
另一名多發性乳癌病患婉兒(化名)小姐就沒這麼幸運,僅40歲出頭的她為了活下去的一線希望,咬牙將買房的百萬頭期款轉作治療費用,但面對高端治療技術所費不貲、化療效果又不甚理想的兩頭煎熬下,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將被纏人的癌症,還是沉重的經濟壓力所擊垮......
根據國健署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癌症人數一年逾12萬人,罹癌人數持續攀升,全民健保早已不堪負荷新藥、新治療技術龐大及持續性的醫療費用。而目前民眾繳的健保費中,每6元就有1元是用在癌症治療上,但仍無法彌補一項事實——癌友自費治療已成常態。
延伸閱讀:
無法釋出處方、藥局找不到⋯醫揭第一線困境:新冠藥只能用一種
藥費月花10萬,癌症治療錢從哪來?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表示,此次「癌友自費調查報告」蒐羅300份癌友自費數據,發現近7成5都有自費情形支付治療自費的資金,2成5自費金額上百萬,而自費項目多用在標靶治療佔53%、免疫治療佔13%。自費資金主要來源為:
- 74%使用商業保險理賠
- 68%運用個人儲蓄
然而,這些自費金額還只是用於零期至二期癌症的治療,一旦癌症進入第三、第四期的相對晚期階段,商業保險亦無法負荷時,病人就必須動用儲蓄或靠家人支付。該份調查顯示,其中4成晚期癌友認為保險理賠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用,甚至理賠落差高達50萬以上,顯現晚期癌友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指出,現今癌症治療趨向精準醫療,但費用普遍昂貴,以肺癌標靶藥為例,如未獲健保給付,各藥每月自費金額可能都超過10萬,免疫治療3周療程更動輒達30、40萬。他呼籲,若要解決癌友經濟負重困境,最好的解方就是建立「商業保險補位健保」規劃。
商業保險如何補位健保?
王正旭表示,調查中有高達8成癌友希望商保補位健保可落實執行,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整合「保費低、整合資訊易懂、保障跟隨醫療科技調整」等補位保險特點,可行做法包括:
- 清楚切分需要商業保險補位的自費醫療項目
- 政府提供透明的健保與自費資訊,讓保險公司精算規劃保單
- 建置公開的商保整合資訊平台
- 提供一站式選購保單,讓民眾可自行決定是否購買
王正旭指出,台灣健保設立始意,是要讓民眾得到平等的醫療照護,然而健保並非取之不竭的財庫,並無法將所有高端藥品、創新醫療等納入健保,若可介入領導商業醫療保險補位健保,是在純商業保險之外,提供癌友多一層的保障。
延伸閱讀:
癌友必知》術後淋巴水腫,手臂痛又腫怎麼辦?治療、預防方法一次看
除了商業保險之外,亦有癌友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發起連署,希望60歲才能提領文內註解:勞退金與勞保的請領方式是分開的,常有許多民眾會搞混。「勞工退休金」是依據《勞基法》規定,當勞工退休時,雇主應主動給予的退休保障,屬於雇主對員工的一種法定責任。而「勞保老年給付」則是根據《勞保條例》所提供的社會保險給付,勞工只要依規定繳交保險費,當符合一定條件時,便可向勞保局提出申請。 的門檻可下修,讓有急需的癌友能以及時雨的方式救援,不只是支付自費的治療項目,同時也可以運用於日常生活上,例如暫時無法工作而收入短缺的應急,進而安心治療。期盼號召更多關注癌友治療權益的人一起參與,作為漫漫抗癌路上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