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預防肌少症有撇步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雙管齊下
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蛋白能量耗損,易導致肌少症風險增加,為了避免肌力快速流失,進而加速腎病惡化,患者是否採取低蛋白飲食應由醫師專業評估,若進行低蛋白飲食時,可搭配酮酸胺基酸補充,除了降低腎友的腎臟負擔,也能延緩洗腎、減少肌肉流失。
末期腎病 肌少症機率大為增加
根據台灣本土研究發現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大約3.9%-7.3%之間,尤其慢性腎臟病與洗腎病友,會因蛋白質能量耗損,使身體處於蛋白質不斷分解的狀況,於是在腎功能惡化的同時,肌少症的風險也跟著上升,根據統計,末期腎臟病患者的肌少症盛行率可高達26-39%,比例之高不容忽視。
花蓮慈濟醫院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醫師表示,肌少症除了肌肉量變少,肌力強度下降也須注意。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小組將肌少症分成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肌少症是老化造成,超過 50 歲,人體肌肉質量每年流失 1-2%,而超過 70 歲時,累計流失達 20 歲狀態時的 40% 肌肉質量。
林于立主任進一步說明,次發性肌少症是指受到其他疾病影響而提早發生,例如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或臥床、營養因攝取不足等因素,尤其年紀較大的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導致肌少症。
小腿肚測量 初篩肌少症
林于立主任說明,當發現老人家走路速度變慢,就要特別注意,一般初步的篩檢工具包括肌少症SARC-F問卷、SARC-CalF及小腿圍的量測。其中較簡單的小腿圍量測,男性若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可能是肌少症高危險群,需要進一步接受肌肉質量、肌力等完整評估。
肌少症一旦發生,將大大增加後續併發症的風險、生活品質也將大受影響,林于立主任表示,尚未洗腎的腎友,因為不能攝取過多蛋白質和胺基酸,需透過降低蛋白質攝取來保護腎臟,不過因低蛋白飲食並非適用於每位慢性腎臟病病患,如果經專業醫師評估處於代謝狀態穩定的腎友,則可選擇低蛋白飲食。
其中特定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正處於感染或發炎狀態、近期胃口不佳、體重明顯下降、癌症、營養不良等病患,限制蛋白質攝取的弊大於利,因此,不建議低蛋白飲食。
林于立主任建議,對於適合低蛋白飲食的腎臟病友,為了避免肌肉的流失,應攝取足夠熱量,一日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30-35大卡,同時蛋白質種類的選擇上,應挑選高生物價蛋白的食物,例如奶、蛋、魚、肉、黃豆製品。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減少肌肉流失
林于立主任表示,腎友若擔心肌肉的流失,可進一步與專業醫師討論評估後,搭配酮酸胺基酸的補充,因為藉由轉胺作用,酮酸胺基酸會在人體內自行合成新的必需胺基酸,同時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對於正在進行低蛋白飲食或極低蛋白飲食的患者,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有助於降低腎友的腎臟負擔,延緩洗腎、防範減少肌肉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