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酸胺基酸

34歲女身體不適就醫竟「面臨洗腎」!醫提醒:疏忽健檢「這紅字」是關鍵

34歲女身體不適就醫竟「面臨洗腎」!醫提醒:疏忽健檢「這紅字」是關鍵#酮酸胺基酸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資料顯示,洗腎人口有3成以上是慢性病造成,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年輕人因疏忽蛋白尿問題,到了中年罹患腎絲球炎讓腎功能快速衰退,等到就醫時腎功能已經嚴重惡化。醫師提醒,民眾平時應該多注意「泡、水、高、貧、倦」5大症狀來及早發現積極預防慢性腎臟病發生。 大業診所內科專科暨腎臟專科醫師鐘仁佑表示,台灣的慢性腎臟病患約200萬人,當中卻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病,最主要原因就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導致民眾缺乏警覺。 「蛋白尿」沒追蹤,中老年恐急速腎惡化 鐘醫師的門診就有年輕的34歲女性上班族,因為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已有尿毒症狀,且是慢性腎臟病第五期(eGFR ≦15),幾乎是要馬上洗腎的狀態。後來透過低蛋白飲食加上酮酸胺基酸的治療,讓病情有所控制,延了9個月才進入洗腎;但這個案例若能提早治療,效果會改善相當多。 鐘醫師指出,年紀輕發病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早期有蛋白尿卻忽略,加上沒有追蹤,所以才會快速惡化。 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主要為3大原因,如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其次則是免疫問題致腎絲球提早退化,第三則是早年老年人自行亂服用草藥影響腎功能,另外則是尿路結構的問題等。 慢性腎臟病危害最嚴重的是可能帶來全身併發症,鐘醫師解釋,如果尿毒素隨著血液跑到全身,對於器官都會有影響,容易腸胃道出血,引起腦部病變、骨病變及皮膚病變等,特別是對於心血管的問題更嚴重,腎臟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升高2倍,死亡率更會提高到1.8倍。 「泡水高貧倦」5字訣,護腎免惡化 鐘醫師提醒,民眾平時可透過5大要點「泡、水、高、貧、倦」自我觀察腎臟是否有異常,即尿尿是否有泡泡持續不散、四肢眼眶是否有水腫現象、血壓是否異常、是否有貧血及是否異常疲勞來檢視;符合指標越多,腎病變的可能性越高。 最新醫學研究: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可有效延緩洗腎達數年 提早治療是防止腎功能惡化最佳方法,目前腎臟病患以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的治療,在各項臨床實證與研究當中顯示可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並延後洗腎時間。鐘醫師說明,最主要原因是低蛋白飲食能夠讓腎臟負擔減少,而酮酸胺基酸藥物則是幫助將蛋白質代謝廢物清除,還能轉化為腎臟病患所需的營養必須胺基酸。 透過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不僅有較低死亡率及較低洗腎比例,國內許多門診案例都已證實能有效延緩洗腎最多長達5年。鐘醫師門診就有一位77歲的伯伯,同樣也是第五期才就醫,透過這樣的治療至今2年病情都控制得相當好,生活也不受影響。 鐘醫師強調,腎臟病患除了遵守醫囑,自身的慢性病如血壓、血糖更要控制好,最重要的就是配合醫療團隊的低蛋白飲食。他也鼓勵腎友確診後不要灰心,透過藥物控制與生活作息調整,只要是用藥或者是任何飲食問題,找一家信任的地方診所隨時有問題打電話或直接就診詢問,看病也能成為一種量身定做的健康生活型態。 圖/大業診所內科專科暨腎臟專科 鐘仁佑醫師

吃太鹹易洗腎? 醫:三高控制與低蛋白飲食減緩腎病惡化

吃太鹹易洗腎? 醫:三高控制與低蛋白飲食減緩腎病惡化#酮酸胺基酸

台灣醫學持續進步,但洗腎率始終位居全球之冠,很多人認為是台灣人吃較鹹的飲食習慣造成,事實上除飲食,醫師認為與國人的三高等慢性疾病的普及與罹患腎病後是否遵照醫囑有很大的關聯。 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黃柏諭醫師表示,台灣洗腎人口逐年增加,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造成的腎病有很大關係,洗腎人口當中有4成多是糖尿病引起,三高或者是併發症如心血管問題、腦中風等,都是罹患腎病的高風險因子。 台灣的老年人口較多,平均餘命越來越長,黃醫師說明,以前的人因為餘命較短,可能在未接受洗腎前就已死亡,因此洗腎的盛行率沒有現在這麼高;現今對於洗腎病患照護較完備,也延長了存活的年限,這也是洗腎盛行率高的原因之一。 腎病患者營養不良惡化更快 在判斷是否有慢性腎病有幾個重要指標,黃醫師說明,像是腎絲球過濾率如果小於60 ml/min/1.73m2,且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或者是尿液中每天的蛋白排出量過多(白蛋白超過30毫克或總蛋白超過150毫克),其他像是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腎臟有結構異常等情形,都會判斷為慢性腎臟病的範圍。                                                                                    黃醫師強調,長期慢性腎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在照顧上,必須提早介入才能延緩腎臟惡化的程度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健康的腎臟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老化,但患有慢性腎病的病人腎功能減退的速度會比正常腎臟老化的速度快得多。 因此,除了要遵守醫囑服藥控制外,透過健康管理師或是營養師的介入來調整營養相當重要,黃醫師強調,有些病患以為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導致很多食物都不敢吃反而營養不良,這樣其實讓腎功能退化更快。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能有效控制 腎臟病患的低蛋白飲食必須搭配足夠的營養熱量,且必須依照每個人的年齡、代謝程度來規劃不同的攝取內容,並非每個人都相同。黃醫師說明,目前在治療方針上,以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發現在延緩腎功能惡化有明顯效果。 黃醫師指出,最主要原因是酮酸胺基酸除了能夠作為營養補充,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功能,就是將含氮廢物轉化為胺基酸,如果搭配低蛋白飲食甚至是極低蛋白飲食,都能有效降低尿毒素等,延緩腎臟惡化。目前酮酸胺基酸健保給付的範圍,主要是針對較晚期的慢性腎病患者,但及早使用酮酸胺基酸治療,好處可能會更多。 黃醫師表示曾有一位60幾歲男性病患,就診時已是慢性腎臟病第四~五期,後來以低蛋白全素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療法,不僅將尿素氮控制在較低的數值,食慾、生活品質也都維持很好,沒有尿毒症的表現,更延緩了腎臟惡化時間。不過黃醫師也強調,是否採全素的方式搭配治療,要看個案生活習慣以及代謝與營養狀態,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同一種飲食處方。 黃醫師也提醒,現代人的三高問題加上人口老化,慢性腎病患者勢必會越來越多,千萬不要忽略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如果平時有慢性疾病、長期服用非處方藥的習慣,或者有家族史者,都應該要提早篩檢腎臟病並定期追蹤。 目前腎病預防與治療已有很好的配套措施,不僅醫師能夠提供有效用藥,也會搭配衛教師提醒營養或體重控制,或發現病變時的轉診協助,民眾只要遵循醫囑控制病情,就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不想洗腎?醫師解答糖尿病併發腎臟病的治療

不想洗腎?醫師解答糖尿病併發腎臟病的治療#酮酸胺基酸

慢性腎臟病患者如果能提早透過「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治療,有助延緩疾病惡化。醫師臨床收治一名41歲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經過追蹤發現腎臟出問題,且是第三期腎臟病,為避免持續惡化,醫師建議以「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治療後,腎臟病從第三期回復至第二期,明顯好轉。 普遍民眾病識感不足 察覺症狀為時以晚 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者眾多,由於病識感普遍不足,例如患者在初期不會發現尿蛋白尿等症狀,等到快速惡化,出現身體腫、高血壓、電解質不平衡等現象後,通常已是第四或第五期,甚至可能到了洗腎地步。 悅腎診所院長鍾政樺醫師表示,引發腎臟病最主要的問題,以台灣來說,有7-8成是糖尿病引起,此外,自體免疫系統問題,例如紅斑性狼瘡等引起的也很常見。鍾政樺院長解釋,許多年長的糖尿病患者飲食不忌口,且不喜歡打胰島素治療,因此,當腎臟長期過濾血糖濃度過高的血液時,容易引起腎絲球增大或纖維化,甚至引發腎絲球硬化,影響腎臟功能。 鍾政樺院長說,腎臟主要功能是排尿,也就是將身體廢棄物排出,一旦廢棄物無法排出,便會累積在體內,因此,會導致身體電解質不平衡等問題,進而會出現身體不舒服、疲倦等症狀,更嚴重的會引起多重器官衰竭。 此外,如果水分無法排出而留在體內過多,也會造成心臟的負荷;當腎臟無法調節身體電解質時,例如尿液無法順利將電解質排出,導致身體鉀離子過高,因而會引起心律不整、心衰竭。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延緩惡化2-3年 為了避免腎臟惡化,鍾政樺院長認為,可以透過「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相輔相成來改善。鍾政樺院長說明,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採取低蛋白飲食時,配補充「酮酸胺基酸」,可以將蛋白質代謝中產生的毒素轉為營養素,可以降低營養失調的機會,又可以達到減少含氮廢物的堆積,降低患者腎臟負擔,延緩洗腎的時間,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鍾政樺院長說,臨床經驗顯示,如果能提早透過「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方式治療,能延緩腎臟惡化2-3年。 此外,避免腎臟惡化,生活習慣也要改變,鍾政樺院長提醒,一到三期腎臟病患者,每天仍應和正常人一班多補充水分,但當進入第四、第五期時尿量減少,醫師會視情況建議患者減少喝水量;平常仍應多做有氧運動,增加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避免可能引起的心衰竭等現象。 鍾政樺院長說,疫情期間很多患者不敢就醫,只要做好防護,基層診所相對於大醫院急診應較安全,且基層診所有較多時間給予患者衛教及照護,尤其慢性腎臟病患者更需要妥善照護,才能避免快速惡化。

腎友預防肌少症有撇步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雙管齊下

腎友預防肌少症有撇步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雙管齊下#酮酸胺基酸

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蛋白能量耗損,易導致肌少症風險增加,為了避免肌力快速流失,進而加速腎病惡化,患者是否採取低蛋白飲食應由醫師專業評估,若進行低蛋白飲食時,可搭配酮酸胺基酸補充,除了降低腎友的腎臟負擔,也能延緩洗腎、減少肌肉流失。 末期腎病 肌少症機率大為增加 根據台灣本土研究發現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大約3.9%-7.3%之間,尤其慢性腎臟病與洗腎病友,會因蛋白質能量耗損,使身體處於蛋白質不斷分解的狀況,於是在腎功能惡化的同時,肌少症的風險也跟著上升,根據統計,末期腎臟病患者的肌少症盛行率可高達26-39%,比例之高不容忽視。 花蓮慈濟醫院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醫師表示,肌少症除了肌肉量變少,肌力強度下降也須注意。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小組將肌少症分成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肌少症是老化造成,超過 50 歲,人體肌肉質量每年流失 1-2%,而超過 70 歲時,累計流失達 20 歲狀態時的 40% 肌肉質量。 林于立主任進一步說明,次發性肌少症是指受到其他疾病影響而提早發生,例如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或臥床、營養因攝取不足等因素,尤其年紀較大的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導致肌少症。 小腿肚測量 初篩肌少症 林于立主任說明,當發現老人家走路速度變慢,就要特別注意,一般初步的篩檢工具包括肌少症SARC-F問卷、SARC-CalF及小腿圍的量測。其中較簡單的小腿圍量測,男性若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可能是肌少症高危險群,需要進一步接受肌肉質量、肌力等完整評估。 肌少症一旦發生,將大大增加後續併發症的風險、生活品質也將大受影響,林于立主任表示,尚未洗腎的腎友,因為不能攝取過多蛋白質和胺基酸,需透過降低蛋白質攝取來保護腎臟,不過因低蛋白飲食並非適用於每位慢性腎臟病病患,如果經專業醫師評估處於代謝狀態穩定的腎友,則可選擇低蛋白飲食。 其中特定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正處於感染或發炎狀態、近期胃口不佳、體重明顯下降、癌症、營養不良等病患,限制蛋白質攝取的弊大於利,因此,不建議低蛋白飲食。 林于立主任建議,對於適合低蛋白飲食的腎臟病友,為了避免肌肉的流失,應攝取足夠熱量,一日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30-35大卡,同時蛋白質種類的選擇上,應挑選高生物價蛋白的食物,例如奶、蛋、魚、肉、黃豆製品。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減少肌肉流失 林于立主任表示,腎友若擔心肌肉的流失,可進一步與專業醫師討論評估後,搭配酮酸胺基酸的補充,因為藉由轉胺作用,酮酸胺基酸會在人體內自行合成新的必需胺基酸,同時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對於正在進行低蛋白飲食或極低蛋白飲食的患者,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有助於降低腎友的腎臟負擔,延緩洗腎、防範減少肌肉流失。

慢性腎病+肌少症增死亡率  7大指標幫助提早預防

慢性腎病+肌少症增死亡率 7大指標幫助提早預防#酮酸胺基酸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錫賢,門診一名慢性腎臟病患,每次回診看來逐漸消瘦,行動也變慢,抽血檢查亦與過往無明顯差異,故對其進行握力測驗與營養評估後,發現原來是出現「肌少症」。 慢性腎病患者肌少症盛行率可高達40~60% 一般人隨著老化,肌肉量本來就會慢慢流失,如果沒有運動又流失更快。因為方法不同,肌少症盛行率範圍很大,台灣本土研究則發現65歲以上長者原發性肌少症盛行率在3.9%-7.3%。陳醫師表示,在次發性肌少症中,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必須限制蛋白攝取量,若加上整體攝取熱量不足,發生蛋白質能量耗損 (PEW),就會讓肌肉流失更快。根據統計,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肌少症盛行率可達7~ 14%;在後期慢性腎病患者的肌少症盛行率更可高達40 ~ 60%。如果不注意肌少症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會提高住院率與死亡率。 有時病患並未注意到自己有肌少症,若拖延會讓疾病惡化而不自知。陳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若發現自己變得很容易累,比如跟以前走一樣的路或爬樓梯,要休息更多次,或者是體重減輕等,都要盡快到門診回報醫師,醫師會透過握力測驗與營養檢視判斷是否為肌少症來介入治療。 由於蛋白質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含氮廢物,讓腎臟有多餘負擔,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有較嚴格的蛋白攝取量限制 (第3-5期慢性腎臟病,蛋白質攝取量應控制在0.6-0.8g/kg/day,甚至更低),很多患者變得不敢吃太多,但沒有完整的營養素攝取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更影響健康。 陳醫師建議病患,除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來平衡攝取量,透過醫院營養諮詢也能更了解飲食指南。另一方面,在治療方向上,陳醫師也會以「酮酸胺基酸」輔助進行治療。 酮酸胺基酸幫助「轉胺」 治療兼營養補充 「酮酸胺基酸」是一種慢性腎臟病用藥物,最大的特色就是「轉胺」,能將原來含氮廢棄物轉化成病患可運用的蛋白質,不僅用於治療,還能兼具補充營養。陳醫師說明,如果蛋白質已不足的病患,只運動是不夠的,臨床治療上可在醫師評估後,考慮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它將BCAA  (支鏈胺基酸)與必需胺基酸轉為沒有胺基的型式,不造成腎臟負擔,當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時,還能改善尿毒症、延緩洗腎,並減少肌肉流失、提高肌肉合成效率,預防肌少症的發生。在國外大多於慢性腎臟病第四期時就已經將「酮酸胺基酸」介入治療之中。 陳醫師也提供幾個肌少症檢視指標,如果有以下徵兆,一定要提早就醫: 走路變慢 體重越來越輕(三個月下降6~10%) 與同期自己相比較體力差很多 坐下要起身變得困難 容易跌倒 容易疲勞 握力下降 如果發現有上述情形,門診時需告知醫師並進行相關評估,儘早介入慢性腎臟病患的肌少症治療,才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避免疾病惡化。 (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陳錫賢醫師)

酮酸胺基酸治療搭配低蛋白飲食 洗腎率減少5成以上

酮酸胺基酸治療搭配低蛋白飲食 洗腎率減少5成以上#酮酸胺基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當合併後期腎病變以及可能面臨的洗腎問題,一直是病患與家屬的最大憂慮。 嘉義長庚醫院腎臟科董淳武主任說明,面對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合併晚期腎病變的階段,雖然低蛋白飲食可以延緩腎功能的惡化,但怎樣拿捏蛋白質攝取量非常關鍵;因為過度控制蛋白質攝取所造成的營養不良,一樣會增加死亡風險。   酮酸胺基酸+低蛋白飲食 治療缺一不可 根據長庚醫院針對健保資料庫關於15782位糖尿病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追蹤研究顯示:使用酮酸胺基酸的患者能下降27%的死亡與35%的洗腎風險(註1)。 董淳武主任補充,酮酸胺基酸治療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主要作用就是能把尿素氮部分,轉化為必須人體必須胺基酸;加上搭配低蛋白飲食的共同配合治療,所以能有效降低洗腎率。這當中不管是酮酸胺基酸治療或是低蛋白飲食都缺一不可。 他提出國外指標醫學期刊統計數據說明:醫療團隊以一年時間追蹤207位第四期以上的腎病患者,搭配極低蛋白飲食(0.3-0.4 克/公斤/天)加上酮酸胺基酸,比上低蛋白飲食(0.6-0.8 克/公斤/天)治療,發現純粹以低蛋白飲食者有30%患者進入洗腎階段,以極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則是11%(註2)。「這表示搭配治療確實可以有效降低5成以上的洗腎率。」 遵從醫囑+正確飲食方針 有機會延緩5年不洗腎 董淳武主任也提及門診一位已面臨洗腎的案例。這位伯伯在其他醫學中心評估肌酸酐以及腎絲球過濾率數據後,已建議要進行血液透析,到門診時確實已有尿毒症狀,不過醫師、營養師綜合評估發現尿素氮、血磷、血鉀偏高,表示飲食當中的蛋白攝取量仍舊較多。 經評估後,醫師以酮酸胺基酸治療,搭配營養師提供低蛋白飲食配方,治療後不僅尿素氮等數據有明顯改善,體重、蛋白質攝取量也維持穩定。這位伯伯來門診時本來已有尿毒症狀,但經過治療目前已延緩一年不需洗腎,已經快80歲的他,還可以下田工作是最高興的。「以這個案例來說,至少還能維持3~5年不洗腎。」 董淳武主任提醒,除了正確治療方向,病患的生活作息與基本運動也很重要,首先要避免熬夜,才能讓生理機制維持正常運作;而運動能延緩肌少症,避免蛋白質熱量耗損。 只要遵從醫囑、不濫用藥物,搭配正確治療方向與照護,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延緩洗腎與維持生活品質是做得到的。 看更多 腎臟病衛教專欄 註1: https://www.clinicalnutritionjournal.com/article/S0261-5614(21)00072-8/fulltext 註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926970/  

酮酸胺基酸助力 九旬老翁免洗腎

酮酸胺基酸助力 九旬老翁免洗腎#酮酸胺基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顧好腎,是人生的大事』,台北透析診所 李孟鴻醫師 分享治療一位年近92歲病患,在六年前已被診斷為末期腎臟病,瀕臨洗腎,經過縝密的門診檢查,發現腎功能惡化另有原因,醫師解決急性腸胃道出血問題後,改善貧血,搭配酮酸胺基酸藥物治療,並嚴格執行極低蛋白飲食,成功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腎功能進步後,多年維持在第五期並未洗腎。在治療過程中,病患非常配合的遵照藥物及飲食控制,活動及行動能力的狀況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佳,加上共病症也有效治療,所以一直還不需要到洗腎的狀態。    慢性腎臟病佔人口比例高 依照流行病學統計資料,大約每十個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依照病程不同可區分為五期,大部分屬於第一、第二期,症狀尚不明顯,但中高年族群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就須提早留意腎功能,需要定期追蹤才可早期診斷、治療。 李醫師進一步指出,以服務病患為中老年三高族群的診所來說,可能會有一成至六成的慢性腎臟患者,其中很大比例合併其他慢性疾病,第三、第四期慢性腎臟病的症狀已較明顯,到第五期後,若再惡化就進展為需洗腎治療。早期介入,嚴格控制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來延緩病程,並治療共病症,因為許多共病症都會惡化腎臟功能,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 酮酸胺基酸搭配低蛋白飲食可延緩洗腎 腎臟的功能在人體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身體有許多廢物都需要腎臟協助代謝,李醫師表示:蛋白質的含氮廢物,如果沒有經過有效處理代謝,長期累積在體內就會產生尿毒症狀,就是俗稱的尿毒症。第五期末病患才需要進入腎臟透析階段,但患者平時應注意保健,在延緩腎臟病衰竭的病程中,最重要的是低蛋白飲食,適當搭配酮酸胺基酸藥物,將含氮廢物有效經過轉氨作用,進一步降低身體的尿毒素,另一方面也可以轉換成身體所需要的胺基酸及蛋白質,改善低蛋白飲食的熱量攝取不足問題,有效提供身體營養來源,在臨床上可以有效延緩腎臟病的惡化。 慢性腎臟病的平日保健 在最新國際期刊統計,第四期慢性腎臟病患搭配極低蛋白飲食,並且搭配酮酸胺基酸,在五年追蹤內進入洗腎的比例與跟單純控制低蛋白飲食相比,進入洗腎比例少了將近五成,而且死亡率也較低,延緩洗腎的同時也減緩尿毒症狀。 李醫師提醒病患除了蛋白質之外,高鉀、高磷食物也要嚴格限制,各種肉類、魚、蛋、奶、加工食品、及人工添加物都含有不同成程度的磷,要注意攝取的量,才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同時含高鉀食物也要特別留意,因為腎功能惡化會影響鉀的代謝,易造成高血鉀,例如深色蔬菜料理時建議切塊、快速穿燙,讓大部分的鉀離子流失,或是減少攝取菜湯及顏色鮮豔水果等,減輕腎臟對鉀的代謝負擔。 腎臟病症狀五字訣『泡、水、高、貧、倦』 李醫師提醒民眾須了解腎臟病治療不全然只靠藥物,生活型態及飲食更重要,因為病患狀況不同,第一、二期以早期診斷為首要,治療共病症,病程較後期的病患,可以在第3b期起,執行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氨基酸治療,可以有效延緩腎臟病進展,慢性腎臟病從診斷到惡化需要洗腎的進展需多年,醫師提醒民眾剛診斷出腎臟病時不用過度恐慌,配合醫囑,平日嚴格控制飲食,調整生活型態,大都可以有效延緩病程。 針對一般民眾,李醫師分享 腎臟病症狀五字訣『泡、水、高、貧、倦』,小便有泡泡、身體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無力,若民眾有以上症狀要儘早至醫療院所檢查。 引發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很多,許多慢性病也會加速腎臟病成的惡化,所以切記一定要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全盤衡量病患狀況及所有的合併症,針對不同階段做治療,如此超前部署的保存腎功能,就可以繼續維持生活好品質。 註 慢性腎臟病以腎絲球過濾率(GFR)分期 第 1 期 腎臟損傷GFR > 90 mL/min 第 2 期 腎臟損害 + 輕度腎功能下降 GFR 60 ~ 89 mL/min 第 3 期 中度腎功能下降 GFR30 ~ 59 mL/min 第 4 期 重度腎功能下降 GFR15 ~ 29 mL/min/ 第 5 期 末期腎衰竭 GFR < 15 mL/min 看更多 腎臟病衛教專欄

低蛋白飲食加酮酸胺基酸 可延緩洗腎

低蛋白飲食加酮酸胺基酸 可延緩洗腎#酮酸胺基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是身體沈默的殺手。根據健保署最新公布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健保費用支出最多的單一疾病為「慢性腎臟病」,腎臟疾病漸漸成為新一代國病,因此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審慎面對。其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更需要留意及控制飲食,透過飲食搭配定期治療才能延緩洗腎的狀況發生,在後疫情時代增強自身免疫力。   慢性腎臟病(CKD)按腎絲球過濾率可分為五期,於第五期末時病患才需開始進入腎臟透析階段,患者於平時就應注意保健,並且於第一期、第二期就應積極展開治療。 研究顯示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可延緩洗腎 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腎臟病防治整合委員會主任委員,高醫腎臟科邱怡文主任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絲球過濾功能較一般人差,攝取過多蛋白質容易造成腎臟額外的負荷,故於慢性腎臟病第四期時經過醫師評估後,可立即開始進行低蛋白飲食並搭配酮酸胺基酸,以延緩腎臟惡化的速度,但邱主任提醒,飲食介入的狀況會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延緩洗腎的時間也可能會有所差異。由於低蛋白飲食與平常飲食習慣差異極大,進行此類飲食療法,一定要在醫師與營養師監督協助下,才能達事半功倍之效。 邱怡文主任指出,近期國際研究報告指出,第四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搭配極低蛋白飲食及使用酮酸胺基酸,在五年追蹤下,進入透析,即洗腎階段的比例,相較低蛋白飲食者,少了近5成,死亡率也較低。一旦進入透析,對個人與家庭皆是沉重負擔。國內也有研究報告指出,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對延緩透析也有療效。甚至有位高齡90歲的阿公,透過低蛋白飲食及酮酸胺基酸介入下,腎功能惡化狀況也趨於平緩。不過實行低蛋白飲食治療須持之以恆,才能看出成效。 疫情發生仍需定期回診追蹤,避免延誤治療 在後疫情時代裡,邱怡文醫師也呼籲大眾,由於腎臟病惡化常常沒有臨床症狀,令人容易疏忽;因此腎臟病的治療更需要定期至醫院抽血,驗尿檢查,以了解疾病的變化。目前疫情處於穩定狀態,且社區感染情況較低,慢性腎臟病患者須定期至醫院進行追蹤檢查,切勿因擔心受感染而不回診,若未及時發現受損的功能,將對腎臟造成更大的傷害,只要勤洗手、戴口罩,就可安心至醫院接受腎臟病的追蹤治療。 看更多 腎臟病衛教專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