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喊「去讀書」孩子成績變更爛⋯教養專家建議家長先做「這1步」
即使封印了「快去讀書」這句話, 孩子成績仍然持續下滑
我的女兒是國小六年級生,您曾提到每說一次「快去讀書」就會使孩子的偏差值降低一階,聽起來頗有意思,所以我便決定按照您的建議,完全不催女兒去讀書,但是別說成績變好了,實際上是每況愈下,這讓我相當焦慮不安。請問這樣撒手不管真的是好事嗎?要給予孩子信賴真的非常困難。(化名.芳岡)
先放下期待,試著放棄一段時間
不再繼續催促孩子讀書,理應有助於孩子自主學習,成績當然也會提升——芳岡太太是否抱持著如此期待呢?這個理論原則上是正確的,但是只要其中摻雜了名為「期待」的欲望就會失去效果。恐怕芳岡太太就算沒有將「快去讀書」說出口,內心的焦慮不安仍透過其他形式衝擊著孩子吧(例如表現出催促讀書的態度)?很多媽媽們都對兒女抱持著各種期待,因此有這種狀況的機率相當高。
請各位試著放下期待吧。期待勢必迎來絕望,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的是信賴而非期待。
乍聽只是不切實際的漂亮話,但是這其實是育兒時唯一的真理。信賴孩子就等於交給孩子作主,所以當孩子選擇「不讀書」時,就先讓孩子親自去面對自己的選擇吧。
信賴孩子,就是樂觀守候孩子的選擇。內心感到焦慮不安時無法保持樂觀,當然也無法實現真正的守候。孩子感受得到父母的不安,如此一來孩子也會跟著不安。
父母此時應該做的不是干涉孩子,而是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請將專注力放在讓自己每天保持愉悅,胸懷不安與焦慮時無法真正信賴孩子。
所以請先將成績放在一邊,放棄期待孩子吧。
這時也有媽媽提出另外一個方案:「我不可能放棄對孩子的期待,可以只降低期待程度就好嗎?」但是其實降低期待的程度更加困難,所謂的期待只有「要或不要」、「0或100」。
原本希望孩子考100分,現在就先把標準降低至70分,秉持著「70分這點分數期待一下沒關係吧」的想法其實稱不上是降低期待的程度。期待的真面目是各位的感情與願望而非數值,而各位真能那麼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情感分量嗎?
還是請先暫時放棄吧。放下各位對孩子的期待。無論是100分、70分還是30分都不要去期待,而是試著信賴孩子,全權交給孩子去作主。只要能夠辦到這一點,孩子肯定會主動想要提升自我的。
此外也請把握這段期間,仔細觀察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對什麼事情有興趣?
只要孩子明白父母會理解自己的喜好並出手協助,孩子就會發自內心改觀,開始願意認真投入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而這種態度正是讀書時不可或缺的環節。
「考差了也不會死。」、「不讀書不代表會不幸福。」、「想讀書的時候就去讀。」
用這種樂觀的態度守候孩子,也是欲改善狀況時很重要的關鍵。只要父母真心信賴孩子,孩子就會願意讀書,因為他們會開始懂得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正確選擇」。
「父母改變自己,孩子就會跟著改變。」請各位再次複誦這個事實。
為什麼無法信賴孩子?先整理你的思緒
接下來我想為無法信賴孩子的媽媽們提供一個容易實行的建議。請先準備紙跟筆,並且列出自認為無法信賴孩子的項目,例如:孩子會不遵守約定、會撒小謊、該交給學校的東西都會原封不動帶回家等等,請將自己在意的項目都寫出來吧。
假設其中有項「會翹課不去補習」的話,就問問自己「為什麼孩子會翹掉補習班?」而這個「為什麼?」中的問號是一大關鍵。想出「因為孩子討厭讀書」的答案後,又再次藉由「為什麼?﹂思考孩子討厭讀書的理由。只要用「為什麼?」反覆自問自答3次,就能夠看穿「會翹課不去補習」的真正原因是「孩子覺得讀書不好玩」。
此時請自問:「該怎麼辦才好?」因為「HOW(=該怎麼做)?」這個詞能夠引導出正向的想法,而「為什麼?」則比較容易引導出負面的回答,所以這個順序能夠一口氣切換模式,讓自己的大腦開始探索正面的點子。
「多分配一點時間在擅長的科目上,幫助孩子提起讀書的興致吧。」
「問問孩子學什麼會讓他最開心吧。」
「為孩子多分配一些讀書以外的快樂時光吧。」
即使這些都不是正確答案也無妨,全部寫出來有助於將煩惱與負面思緒化為視覺,幫助自己釐清想法,進而打造出能夠往前積極邁進的心態。
在書寫的過程中或許會思考:「要做這麼無聊的事情肯定很痛苦吧?」、「我小時候也很討厭數學。」變得更理解孩子的想法,光是這一點就是列出問題點的最大意義。
雖然這是很傳統的做法,但是在走投無路時用來整理思緒,卻能夠得到絕佳的效果。
(本文摘自/讓孩子心智堅定又自信的10句話/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