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學步卻一直跌倒?醫籲:可能是「這問題」6個月大就會有徵兆
2022/9/16
剛出生的寶寶因為髖關節的延展性好,髖臼也較不成熟,大部份情況下,出生後髖關節都是正常發育狀態,只有少數的寶寶因為基因與環境等因素,髖關節會產生不正常的發育。
延伸閱讀:
新生兒有黃疸怎麼辦?新手爸媽必看「預防、照護方法」
寶寶沒有疼痛感無異樣,學步時就會有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表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幼兒幾乎不會有疼痛或任何不適,隨著年紀逐漸長大,才會發現出現長短腿,或是學走路的階段呈現不正常的步態,造成的因素包括先天性的胎位不正(特別是臀位)、家族病史,包巾包裹過緊的後天因素也可能造成。
由於寶寶年幼沒有明顯表現,吳佳玲建議家長要透過平時的身體檢查來觀察,比方常常看髖關節穩定度如何,或者皮膚皺褶是否對稱。但如果要更清楚判斷,必須要以超音波或是X光檢查來判定,4至6個月的嬰幼兒髖關節超音波是主要的診斷工具,4個月以後就要用X光診斷。
未到6個月大發現,就不需侵入性治療
如果早期發現,都可以非侵入方式如吊帶或是擺位來進行治療,6個月內可以用穿吊帶方式來矯正,目的是要透過維持適當姿勢,提供髖關節良好的生長環境。但若已經超過6個月,就要以麻醉復位來做,「越早開始介入治療,治療效果越好,早期發現才是最好的預防。」吳佳玲說。
延伸閱讀:
嬰幼兒疫苗該打嗎?莫德納、BNT一表比較:醫師教你該「這樣做」
特別要提醒的是,爸媽常用包巾來包裹新生兒,一定要記得不能包得過緊,太緊會限制寶寶雙腿髖關節外展及屈曲。使用時,要注意讓寶寶雙腿可以呈現「M型腿」,讓下方留有較寬鬆的空間,寶寶雙腿可以自由踢動不受限。
如果新生兒是屬於高危險族群,吳佳玲建議,爸媽可及早考慮為孩童進行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及早介入治療效果也較佳。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