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腳

孕婦髖關節壞死竟成「長短腳」無法行走!醫驚嘆:全球只有100例

孕婦髖關節壞死竟成「長短腳」無法行走!醫驚嘆:全球只有100例#長短腳

34歲黃小姐,懷孕6個月時發現左邊髖關節有疼痛感,本來以為是懷孕體重變重的關係,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走路開始感覺到一跛一跛的,在小孩快要出生時已經痛到舉步為艱,在家不是坐著就是躺著。黃小姐生下寶寶後立即安排至醫院檢查,X光檢查發現是左側「髖關節壞死」,進行「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和長短腳都消失了。

穿對鞋,跟脊椎側彎說掰掰!醫點出「2關鍵」杜絕走路痛、拇指外翻

穿對鞋,跟脊椎側彎說掰掰!醫點出「2關鍵」杜絕走路痛、拇指外翻#長短腳

擁有一雙好鞋,是影響身體姿勢的重要關鍵!復健科醫師提醒,從健康的角度出發,若長時間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可能會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進而引發脊椎側彎等問題。醫師更傳授挑選適合鞋款的該注意「2關鍵」,讓民眾挑對最適合自己的「天選之鞋」,穿得好看、舒適又能兼顧健康。

小孩走路好怪,是平衡差還是「長短腳」?家長必學「2方法」判斷

小孩走路好怪,是平衡差還是「長短腳」?家長必學「2方法」判斷#長短腳

一位4歲小弟弟從學會走路後,多年來就像企鵝般搖搖晃晃地走,一開始媽媽以為是小孩子剛學會走路才不穩,沒有特別在意,但是隨著年齡漸長,情況並沒有改善,走起路來還是一拐一拐的,家人才感覺事態嚴重。帶至小兒科就醫檢查,照X光時意外發現雙側股骨頭脫臼在外面,髖關節對應不齊,難怪走路快跌倒的樣子。

細菌性關節炎惡化快 發育少年變長短腳

細菌性關節炎惡化快 發育少年變長短腳#長短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媽媽帶著讀國中的兒子來看診,他拄著拐杖慢慢進來,媽媽滿是愁容地說,兒子去年暑假開始右臀部痛,一開始以為是扭傷,到復健科治療,過了一個月又痛起來,骨科檢查說是細菌性關節炎,而且已經進展成為骨髓炎,用了幾個月抗生素,也手術清傷口,但還是時好時壞,骨科醫師說如果細菌感染問題拖太久,可能影響發育,兩腳會出現長短腳,現在大約2公分左右的差距了……延誤治療恐產生關節功能障礙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細菌性關節炎,和一般的關節炎進展緩慢完全不同,是惡化十分快速,而且細菌性關節炎之所以可怕,最主要在於即使早期使用抗生素及關節引流,也不一定能擋住關節的破壞。在關節感染細菌後,如果身體的免疫能力來不及殺死細菌,細菌會大量的繁殖,引起嚴重的發炎反應,不但會造成關節紅腫熱痛,同時也進一步破壞關節軟骨,影響關節功能。如果延誤治療,甚至會引發骨髓炎,久久難癒。一般來說,細菌性關節炎的病人當中,大約60%可完全恢復正常功能,許多病人仍遺留明顯的關節功能障礙,而且大約有10%的病人會因感染而死亡,不可掉以輕心。 中醫方面,細菌性關節炎雖然屬於「骨癰」、「附骨疽」的範疇,但是,它的病勢洶猛如虎、迅速如風,不像是一般的癰疽。細菌在古代被歸類為外邪,由外侵犯進入人體,不同的外邪有不同的病症特點,進入關節之後,正邪相爭,接著就是一連串細菌性關節炎的變化。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靈樞.癰疽》提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而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稱及預後,例如這個病人是在臀部髖關節,就是「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說明病況來勢洶洶,加上「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於陽者,百日死;發於陰者,三十日死。」更是讓人了解治療上的難度。依據治療三要點 細菌性關節炎亦有解治療上,依照中醫治療癰疽的專書古籍《外科證治全生集》提出治療的三要點:第一為開腠理「腠理開,紅癰解,毒即消,白疽解,寒立愈」;第二為溫裡「諸疽白陷者,乃氣血虛寒凝滯所致」、「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膿,膿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溫也」;第三為滋補「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陰血乾枯,非滋陰溫暢,何能厚其膿漿?」依照表裡寒熱虛實加以不同調理,加上各關節所屬的引經帶路專用藥,能助正氣戰勝邪氣,細菌性關節炎亦能有解。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男孩疼痛消失了、發炎指數也恢復正常,雖然他還是遵照醫囑繼續使用拐杖,但是臉上多了笑容,陪同前來的媽媽說,「原來中醫是可以治療這種複雜疾病。」(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損生長板恐長短腳 醫:越早治療越好

損生長板恐長短腳 醫:越早治療越好#長短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的張媽媽長短腳合併踝關節變形及踝關節炎。約4、5歲時左小腿脛骨及腓骨幹骨折,治療後骨頭順利癒合,但骨折處輕微歪斜。之後兩腳長度越差越多,腳踝歪斜也越來越明顯,腳踝關節也漸漸變形。左腳痛得厲害,吃止痛藥、尋求針灸治療效果有限。歷經1年來踝關節矯正及融合、小腿骨延長及矯正後,終於可以放心走路不喊痛。術後確實配合醫囑 復原成功關鍵台東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吳欣翰表示,手術後張媽媽左腳戴著約1.4公斤的鋼架3個月,她和家人都能確實配合醫囑是復原的成功關鍵。不過,礙於年齡及骨質的限制,長短腳越年輕處理越好,一來可降低術後感染的風險,二來可減少回院處理的次數,對病人及家屬有很大的幫助。生長板及早評估治療 降低影響活動的機率生長板是兒童長高的原因,生長板受損時年齡愈小,後遺症便愈厲害。和成人相比,孩童骨頭成長速度快、併發症少,越早發現生長板受損,能選擇的治療方式越多,也越不影響孩童的活動,越符合微創的原則。若生長板受損面積很小,可考慮切除生長板中的骨痂,並植入脂肪,使周圍健全的生長板得以繼續成長。若受損面積大,則需截骨、矯正變形,並配合延長彌補不足的長度。當孩子因骨折、感染、腫瘤、燙傷等因素可能傷及生長板時,應早期並定期接受小兒骨科醫師的評估,以免錯失更微創的治療選擇。進行踝關節術及脛骨延長術 改善疼痛、長短腳經詳細檢查後,吳醫師提出2項建議與張媽媽討論。一是針對腳踝疼痛的問題,建議進行踝關節矯正、融合手術;二是針對長短腳的問題,建議進行脛骨延長術。由於張媽媽是年長的病人,花費的時間會較長,傷口的照護及回診也是同等重要的關鍵,這些都需要病人的決心及配合。腳踝和長短腳一併手術後,隔月接受踝關節矯正、融合,並使用健保給付的鋼架(環形骨外固定器)延著骨髓內釘開始延長。從術後一週開始,每天依指示調整鋼架上的刻度來延長骨頭。由於張媽媽左小腿從小比一般人短,長期導致骨盆及脊椎歪斜,延長3公分時,張媽媽覺得剛剛好,延更長覺得走路不習慣,所以就此打住不再延長。不僅解決腕部疼痛,也改善長短腳問題。

高低肩、長短腳 脊椎側彎害的!

高低肩、長短腳 脊椎側彎害的!#長短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國二學生因腰痠被媽媽帶去求醫,經過檢查發現這名學生因長期身體歪一邊加上坐姿不正確,因此出現他是脊椎左側彎,幸好側彎角度未超過20度,醫師建議用運動矯正,配合日常生活的正確坐、站及走路姿勢,雖然有些側彎,但是無須過於恐慌。兒童肩膀不一樣高有可能為脊椎側彎青少年坐姿不正確容易導致脊椎側彎,振興醫院骨科醫師朱唯廉表示,父母可從孩子背後觀察,若肩膀不一樣高,兩邊肋骨一邊突出一邊凹陷,或者孩子有長短腳可能為脊椎側彎的徵兆。矯正脊椎側彎可從哪些方面改善,朱唯廉醫師表示,脊椎側彎可由角度及年齡持續觀察,小朋友18歲前有不明原因側彎,10度以內為正常,10度至19度則需要觀察,若側彎角度已達20度以上則要考慮治療,若超過18歲就會因為脊椎發育完成來不及治療。長期受力不均 會衍生為退化性關節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科主任尤政中指出,若出現20度以上的側彎,角度過大建議穿戴護具矯正,配合運動及姿勢,定期每3個月回診追蹤側彎角度是否改善。若是超過35-40度以上的側彎,則需要手術處理,術後也需穿戴背架及運動。朱唯廉醫師表示,除了後天的脊椎側彎之外先天性的脊椎側彎可能因為脊椎多半截或少半截,導致側度數高達40度以上,因此呼吸不順、疲勞無力也可能是脊椎側彎的症狀。4%的人患有脊椎側彎 3式運動助改善症狀尤政中進一步指出,依統計,約有4%的人患有脊椎側彎,除了影響體態外,還會使患者長期腰酸背痛。另外,脊椎關節在長期受力不均之下,會衍生為退化性關節炎。至於要矯正脊椎側彎,他建議做下列3式運動,每個動作重複10次,慢慢增加到20-30次,並可以增加手腕和腳踝的沙袋重量,從1.5〜3公斤開始逐步增加:第一式:俯臥,身體自然伸直,右臂往前方伸直,頭部抬高離地20公分,同時抬高右肩及右臂約10秒。第二式:俯臥,身體自然伸直,抬高頭部,同時抬高右肩、右手及右下肢約10秒。第三式:趴跪姿,抬高頭部及右臂約10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