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小孩長短腳、動作遲緩!醫1招治髖關節不穩定:恐4原因造成

就怕小孩長短腳、動作遲緩!醫1招治髖關節不穩定:恐4原因造成

2022/12/14(2022/12/14 16:13更新)
抱姿或包覆不正確,造成小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未來可能會導致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醫師指出,6個月前的嬰兒若檢查出髖關節不穩定,可能是4大危險因子造成,治療上會使用「髖關節馬鞍型吊帶」,以降低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機率。

本篇文章目錄

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副主任、兒童骨科主任醫師王偉勛表示,「髖關節馬鞍型吊帶」是專為治療髖關節不穩定所用,小寶寶出生後,若理學檢查與關節超音波檢查正常,則不需要使用。若有以下情形,就會讓小寶寶在6個月大前使用:

  • 理學檢查:髖關節為不穩定
  • 超音波檢查:呈現髖臼發育不良、關節鬆脫不穩定或脫位

延伸閱讀:
小孩走路好怪,是平衡差還是「長短腳」?家長必學「2方法」判斷

髖關節發育不良危險因子

王偉勛說明,新生兒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原則上會在一出生或是出生後1個月內發現。常見高風險族群4大危險因子,可能為:

  • 胎位不正
  • 羊水過少
  • 第一胎是女生
  • 父母兄弟姐妹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

若發現新生兒有髖關節發育不良情況,需使用馬鞍型吊帶治療約1到3個月左右才能見效,且依照髖關節的發育不良的狀態會有所差異。

他指出,「髖關節馬鞍型吊帶」使用的時機,比較侷限在6個月大前的小寶寶,因為髖關節要透過正確的抱姿,才能持續穩定的發展。超過6個月大後使用的話,就會比較無法有效地約束髖關節的穩定。

延伸閱讀:
我的小孩有扁平足嗎?醫師教你「2判斷關鍵」+「足訓練3招」改善

「馬鞍型吊帶」是什麼?

王偉勛解釋,「髖關節馬鞍型吊帶」就像是一件簡單式的吊掛背心,透過魔鬼氈調整大小及鬆緊度,可以隨著小寶寶的成長調整大小,家長在照護上的壓力會比較少。其吊帶是由胸帶、肩帶、腳套及腳帶所組成,大部分地方都是鏤空的,好清潔、透氣、又通風,可脫下來讓小寶寶洗澡,也不太會產生不便。

另外他也補充,其實髖關節不穩定的傳統治療方式是打石膏,但因台灣氣候比較濕熱,可能會引起皮膚紅疹,且沒有辦法調整大小,需要6週左右才能進手術房更換石膏,小寶寶換尿布或洗澡也較為不方便。

image
王偉勛示範,馬鞍型吊帶可透過魔鬼氈來調整鬆緊度,隨著小嬰兒的成長來調整大小。(圖片來源:彰基醫院)

持續穿戴1~3個月才有效

王偉勛舉出過去病例:「小寶寶抱回家給阿公阿嬤帶,因為捨不得看到孫子被馬鞍型吊帶約束,就把它拆掉,等到爸爸媽媽假日回家的時候,再把它穿回來。」

回醫院檢查時就覺得奇怪,怎麼穿了1個月都沒有進展,一問之下才知道,阿公阿嬤心裡捨不得,所以平常沒有辦法穿,等到爸爸媽媽回家,或回醫院時,再趕快把它穿上去。這時候檢查出來,髖關節並沒有發育的更好,就是因為沒有持續穿馬鞍型吊帶,也等於沒有效果。

他指出,由於6個月大前的小寶寶還不會坐、爬,下肢的活動比較少,所以會較少因約束而感到不舒服,建議讓小寶寶早一點穿、穿的時間夠久,就會早一點恢復四肢正常的活動。如果因阿公阿嬤的捨不得,可能就會讓小寶寶多穿1、2個月以上;要是寶寶長大超過6個月以上,開始會坐、會爬、會走,就可能無法使用這個簡單又有效的治療的方式。

王偉勛表示,若是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況比較輕微,治療上大約在4週左右,就會恢復到正常的角度;如果脫臼或是較嚴重的發育不良,馬鞍型吊帶的穿戴時間可能會延長到3個月左右。最好能在4個月以前發現、6個月大之前治療好,是最理想的狀況。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