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300萬台灣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警告「這群人」最容易有
2022/10/5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患者在睡眠時,上呼吸道的肌肉、軟組織因張力減弱,發生塌陷而造成氣流阻滯產生呼吸中止,分為阻塞型、中樞型或綜合型,其中阻塞型最常見,好發族群為男性、老人、肥胖、頸圍過大者。
延伸閱讀:
欠「睡眠債」超過●個月就是「慢性失眠」名醫:睡覺方法可以學
台灣實際診治數不到12萬人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因咽部舌肌鬆弛,導致睡眠躺臥時呼吸不順或堵塞,因此患者長年會因腦部缺氧而驚醒。美國學者統計成年人約有20%罹患此疾病,但台灣實際診治數不到12萬人 ,依台灣人口估算,恐有逾3百萬民眾恐因未確診與治療導致腦部長期缺氧,而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風險。
前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王大源表示,通常在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上,使用「陽壓呼吸器」為第一線治療,但由於陽壓呼吸器機器相當大且配件多,外出旅行需攜帶在旁難度高,睡眠時也難精準配戴呼吸器,可能導致氣體直衝至臉部造成不適。另外由於機器使用久可能產生運轉噪音,反降低睡眠品質,有些病患一想到要一輩子仰賴呼吸器,也容易產生負面心理而排斥。
延伸閱讀:
睡眠呼吸中止?氣喘?傻傻分不清楚
改善3方法:檢測工具、矯正器、訓練
世樺牙醫診所院長溫世政表示,只要能有效維持呼吸道暢通,同時兼顧開啟的最合適角度,就能避免不適來影響睡眠,不見得要使用到陽壓呼吸器,若是能搭配自我訓練強化肌肉能力,他提出透過3方法有機會可改善,方式如下:
- 便於攜帶的居家檢測工具:以一種動態心電圖紀錄儀,搭配睡眠品質監測暨管理系統與血氧濃度計,方便攜帶回家中檢驗,只需要一晚即可產生檢測報告。
- 新式口腔睡眠矯正器:目前有一款客製化專利口腔睡眠矯正器,運用非侵入式光學掃描後數位3D建模,再利用AI大數據設計客製化專利矯正器,創造病患舒適睡覺的角度,於睡眠時配戴來增加呼吸道通暢度。
- 自癒訓練與追蹤:療程搭配每日自癒訓練,於療程中持續追蹤調整,搭配專利口腔睡眠矯正器逐步調整。
長青牙醫聯盟院長劉南佑也提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打呼、驚醒、易感疲憊、嗜睡,也會有情緒暴躁問題,此病症好發於身型肥胖、脖圍過粗的中高年齡男性,若自身或家人有相關症狀,應儘速進行檢查並治療。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