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孩子讀完國小已近視!專家籲「儲備遠視量」對抗4大近視迷思
本篇文章目錄
國健署呼籲,孩童在12歲前應掌握「遠視儲備量」,以降低近視後迅速成為高度近視的風險,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應從小建立孩童護眼好習慣,並定期散瞳驗光檢查,監測遠視儲備量,以
延緩近視的發生。
延伸閱讀:
孩子近視又飆升!不只眼鏡、角膜塑型片⋯「這方法」有效抑制度數
用「遠視儲備量」抵抗近視
臨床眼科醫師指出,剛出生嬰兒因為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於遠視狀態,具備生理性遠視,也就是所謂的「儲備遠視量」,可視為與生俱來抵抗近視的寶物。
- 0~3歲嬰幼兒:應有150~200度遠視度數
- 4~6歲幼兒:應有100~200度遠視度數
- 7~8歲:國小低年級,應有100度遠視度數
- 9~12歲:國小中、高年級,至少應有50度以上遠視度數
家長應注意孩子在學齡前至學齡期的視力保護,如果長時間過度近距離用眼、缺乏戶外活動等行為,過早消耗遠視儲備量,就可能加速進入近視的危險期。
延伸閱讀:
近視「隱形眼鏡」怎麼挑?醫教「正確配戴法」減緩近視一次就上手
破解近視4大迷思
為破解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對兒童近視防治迷思及疑問,國民健康署整理並破解常見「近視4大迷思」,幫助孩童遠離近視:
迷思1:視力1.0就代表沒有近視?
視力1.0並不代表沒有近視,要精確的檢查眼睛度數,就必須要做散瞳驗光,小朋友的眼睛比較容易緊張緊繃,如果沒有散瞳驗光,呈現的是一種假性近視,到眼科院所散瞳後,讓眼睛放鬆,驗出來的度數才是真正原始度數。
迷思2:不看3C就不會近視?
連續超過2小時長時間且近距離的使用眼睛,近視的風險就會增加30%,近距離看書、長時間畫畫、玩積木等行為都可能會近視,還有小朋友放學後在安親班、補習班長時間寫作業,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及戶外活動等,都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
迷思3:近視沒關係,戴眼鏡就好了?
兒童近視配戴一般眼鏡,只是矯正近視的輔具,沒有穩定治療近視數的效果,如果沒有好好護眼,每年近視度數可能會增加75~100度,甚至到中、高年級就會進入高度近視的階段。因此,小朋友戴了眼鏡後,仍應好好保護眼睛,以避免高度近視的發生。
迷思4:近視沒關係,長大去做雷射手術就好了?
雷射手術只是將眼球表面角膜削平,無法治癒近視造成眼軸拉長問題,仍然有出現其他合併症的風險。
預防近視做好3件事
年齡越小就開始近視,度數加深得越快,預防近視應從小做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做好以下3件事,遠離近視威脅:
1.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掌握視力變化。
2. 避免讓未滿2歲的孩童看螢幕;2歲以上的孩童,每日看螢幕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3. 建議每日在戶外活動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早睡早起,達到充分的休息。